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8页(2 / 2)

然则读欧洲各种之盛,不能不为我中华今日之哀。余想请教先生,欲解我中华今日四分五裂之困局,有何良策。

……

光明日报主编:孔立人”

陈殊看了直皱眉头,不是应该先谈一谈稿费问题吗?我写的文章到底有没有被采用?

梦柯是陈殊随便起的笔名,看了信,不由得感慨,此时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很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只是他提的问题,如何振兴中华,在陈殊那个时代,还没有彻底完成呢!

翻到最后,才在最后面一个信封里边发现一张汇款单和一些复兴币。复兴币是由革命军政府发行的钞票,很有信用力。汇款单上是一千复兴币,加上零钱,一共是一千二百多元。只是陈殊虽然知道此时的物价便宜,却也没什么概念。毕竟她那五百大洋,生了一场病就没了。

冯先生瞧见信封的表面上写“孔立人”,问:“陈小姐,你认识孔主编?”

陈殊摇头:“并不认识,只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向《光明日报》投稿,这是孔主编的回信。”

冯太太惊讶:“投稿?写文章?我滴个乖乖,陈小姐真厉害。”

冯先生很仰慕这位孔主编的:“陈小姐,孔主编是不常常回信的,陈小姐的文章一定写得很好。你写的是那片文章?”一面往屋里拿了一叠报纸出来:“陈小姐,你的文章叫什么名字?《光明日报》我每一期都看的?”

陈殊压根不知道报纸上有没有:“我也不知道,我写的时候就叫《大国崛起》,不知道有没有改?”

这时候的主编权利是很大的,可以对投稿的文章修改,润色,甚至删减。有名的作家常常因为主编修改自己的文章,而大打口水战。

冯先生惊呼:“《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是你写的?”那篇文章前天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经发表,《光明日报》的发行量足足增长的两倍。黄主编还拿着报纸大发脾气:“看看人家《光明日报》又有口碑,发行量又高,再看看咱们的报纸,全是一些爱恨情仇,卖得还少?人家这一天的发行量,够我们追三月了!”

冯先生的态度顿时大为转变:“陈小姐,不,梦柯先生,你是从美国回来的,怎么连欧洲日本的事情都那么清楚呢?”

陈殊只好敷衍:“欧洲,日本的情况我都是从书里看的,有些是听人讲的,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有错误的地方也说不准的。”

冯先生又问了许多问题,浑然一个小粉丝的样子。陈殊说了一点,便借口累了,抱着书信回房间了。陈殊脱了大衣,坐在床上一封一封翻看读者的来信。那是读者寄到报社,再由报社转寄给陈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