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1页(2 / 2)

陈殊一头黑线,好在冯琦解释:“廖公,这是都督推荐的那篇《大国崛起》的作者梦珂先生。”

廖俊波回想起来,笑:“原来你就是梦珂先生,来,你来我办公室,咱们谈谈你那篇文章。”

关于那篇《大国崛起》,陈殊是翻来覆去的讲,几乎每个人都要问她对于西洋诸国是怎么看的。陈殊早就说得口干舌燥,烦不胜烦。

廖公指指椅子:“你坐。”

陈殊坐下,心道,原来是那位上海都督推荐,这才聘请了自己。不过,那篇《大国崛起》讲的是外国历史,要推荐也要推荐去外交部去。

这位廖公看起来是个严苛的人,不轻易笑:“梦珂?”

陈殊实在不习惯,道:“您叫我陈殊就行,双耳陈,特殊的殊。”

廖俊波笑笑:“好,那就叫你陈殊。你这样小的年纪,我这个老朽叫你先生,只怕你不好意思应。”

说着站起来用暖水壶倒了杯水,递给陈殊,接着道:“那篇《大国崛起》,都督发文叫外交处的人学习,我也瞧了,是一篇好文章啊。”

陈殊站起来,双手接过杯子,自谦:“廖公谬赞,那篇文章粗浅得很,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要贻笑大方就好。”

廖公摆手:“哎,你这样有才气的年轻人可不要学了那起子文人的酸气。文章好,就是文章好,说什么粗浅?”这些话听来似乎很平易近人,不过在冯秘书对待廖公的态度上看来,陈殊是不敢不谨慎的。

不过转眼间就露出这位廖公的锋芒:“我看了你的入职档案,你是国外回来的?是哪个国家啊?”

陈殊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似乎额头上冒出细细密密的汗:“是美国,家父祖籍广东,先是渡南洋,后来辗转去了美国。”

廖公喔了一声,似乎很感同身受,感叹:“咱们中国人无论是下南洋,还是去美国西部修铁路,都是很苦的。盖因国家弱小,无法庇护国民,使其随波逐流,受尽屈辱。”

陈殊想起课本上关于中国华工:“太平洋铁路每一根枕木之下都有一具中国华工的尸体。《排华法案》通过议会之后,华人的处境就越加艰难。我们华人,肤色上和白人不一样,在信仰上又不是基督徒,因此很受排挤。正因为如此,家父才会命我回来。”

陈殊对于美国的情况说得这样细致,倒是打消了廖公对于陈殊身份来历不明的怀疑。

廖俊波早年去美国读过书,谈起美国人排华是很有得说的:“那是,华人的习俗、文化都与美国人不同,有些美国人甚至认为华人只比黑人好那么一点,不过都是素质低下的低劣人种。”

说着哼一声:“圣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只有丰衣足食,才能才考虑礼仪。那些美国人把华人压榨剥削了干净,还嫌弃华人素质低下。”

剥削?这个词,倒是陈殊在民国第一次听人说,十分新鲜,不由得念出声来:“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