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69页(2 / 2)

陈殊疑惑:“这么这么多钱?”按照陈殊的估算,弗兰克那批机械,也不过一年八万,就算再加上杜均父亲生前购买的那批机械,也达不到每月八万的。

冯先生唯恐辜负了陈殊的信任,在厂子里干得很认真,这个倒是很清楚:“只是切割肥皂的机械每月里数量有限,配料间的生产倒是很足,项先生能用人工的地方,就24小时倒班不停歇的,加上杜公子那边厂房里的机械,生产量就足足涨了两三倍。再有那些机械,也可以做一部分的西药。”感叹:“项先生真是极会做生意的,什么事情都是井井有条的,从来也不乱。”

冯太太似乎是极累的,心事重重,经不住陈殊的问,竹筒倒豆子都说了出来:“陈小姐,工人们可苦了。”

冯先生反驳:“每个月十五块,每天又只用做八个小时的工,别人想吃这苦还来不了呢?”

两个人似乎已经争论过一回了,冯太太转过身,不理冯先生:“陈小姐,今天我去了她们睡觉的地方啦,小的嘞,像鸽笼一般,一间小房子里面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我们工厂还好,包吃的,要是去别的厂子,晚上上了排板睡觉,天亮了就撤了木板做饭。吃饭睡觉,三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

说着掉出泪来:“都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小姑娘,可怜嘞,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有一个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连爹妈取的名字都忘了,就把“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叫外号嘞。”

冯先生道:“那不是我们厂里的工人,是签了‘包身契’的包身工,我们工厂没没有办法的。”

冯太太是个感性的人:“在我们工厂里做工,难道不是工厂的工人?”

冯先生给陈殊解释:“他们准确来说,是带工老板、老板娘的私人财产,我们也是和带工签的合约。”

陈殊不理解:“私人财产?”

冯太太嫌弃冯先生说得笼统:“是荒年、灾年去乡下买的半大孩子,十一二岁就送到工厂做工,开始几个月不要钱,后头的工钱便全归带工了。说是签三年的身契,可这样磋磨,有几个人活得到那时候?今天,就死了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饿狠了,摔到碱性溶液里边,只捞起来几根骨头。”说着眼泪就又是流了出来。

第41章 第 41 章

陈殊语塞:“这……怎么会摔进去?那里可是化工区域?那赔偿呢?给小姑娘家人补足了赔偿金吗?”

冯先生道:“她哪里有什么家人, 赔偿金也是给了买她的‘带工’老板,好在那个‘带工’老板没有闹腾,赔了钱就了事情了。包身工包身工,也就是换了个说法, 相当于被卖了出去的。卖出来做工还是好的, 要是卖去勾栏胡同里, 才叫惨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