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90页(1 / 2)

目前主要是西市商铺售卖,平康坊也跟制作差不多了,之所以这般紧赶急赶,主要是趁着入冬把东西做出来供人们御寒。

这段时间的白叠子是最走俏的。

八月底时地里的又一批白叠子采收完成,龙门村这边已经全部秋收完毕。

干枯的棉株被□□堆在一起焚烧,化为灰烬,佃农们开始重复去年的操作陆续翻地,下牲畜粪便,下草木灰蓖麻粉等物,以备来年的播种。

龙门村这边的租地有三百多亩,现在全部秋收完籽棉,秦宛如查了一下账目,不论好坏,采摘了五万四百多斤。

平均下来一亩一百六十斤的产量。

这个数据跟现代的棉花亩产是没法比的,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再加上种子的品种差异和人工经验等等诸多因素。

并且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了,如果遇到旱灾或水涝,产量要直接砍半的。

对于这个产量数据,秦宛如觉得未来还有继续摸索的空间,但不管怎么说,大体上是满意的。

在段珍娘打理作坊运作时,秦宛如同龙门村的村民们接触,问他们明年是否有意愿加入白叠子种植。

有几家看着眼热,他们有自耕地,想尝试却又怕搞砸,毕竟是接受新东西,都比较小心谨慎。

秦宛如给他们提建议,“若你们实在不放心,我比较偏向这样的法子,假如家里头有十亩地,可用三五亩地种白叠子,其他的种庄稼,两不误。”

一老汉问:“今年地里一亩收了多少斤?”

秦宛如回道:“今年风调雨顺,各方面都好,庄稼的长势也不错,龙门村这边的白叠子一亩收了一百六十斤左右。”

老汉细细琢磨。

秦宛如又问:“你们种的稷米,一亩收了多少?”

婆子答道:“今年收成好,也有一石多。”

秦宛如笑道:“那跟白叠子的收成差不多了,一年估计平均下来也就一石到两石之间。”顿了顿,“现在京城里的精稻米一斗十五文,稷米的价得砍,好像才六文的样子,综合下来你们一亩能得……”

老汉答道:“若按一石能得六百文。”

秦宛如:“这还是市价,有时候还有浮动,若商户来收,还会再压一些,我说得对吗?”

第160章 四千多亩地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老汉没有吭声。

秦宛如循循善诱道:“如果老爷子你们明年种白叠子, 一石一百斤,一斤白叠子若是按正常收购价三十文收购,一亩地就是三贯钱, 除了一半种子钱, 你们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 跟庄稼同等条件下, 翻了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