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6页(2 / 2)

不过两个人惋惜没几天,就收到首都那边的消息,来自张大山院长,说要举办莫如山经济会议,让他们也去学习学习。

第一届莫如山经济会议是八四年召开的,与会的都是国内年轻一辈的经济学者,由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主办,此后都是在每年五月向社会征集论文,在六月份开展讨论。

按理,是轮不到他们参加的,架不住老师肯提拔。

这么好机会,别说是他俩要去一个礼拜,就是一个月,方海都哑口无言。

但心里有想法是肯定的,每天就盯着高明看,唯恐不能从他身上戳出窟窿来。

临行前又拽着耳提面命,说:“你要是不老实,知道会怎么样的。”

高明只差对天发誓,不过什么样的保证都没用。

上火车后松口气,那股子如芒在背的感觉消散点。

禾儿看着他这样子,好笑道:“你干嘛呢?”

高明一言难尽,觉得方叔叔警告他那几句也不适合讲出来,只是不经意低头看一眼,连汗毛都竖起来说:“没事。”

禾儿自以为能猜中,晃着他的手撒娇说:“就骂几句,没事的啊。”

哄人可有一套,还轻轻在他脸上亲一下。

可惜高明这会正是清心寡欲的时候,什么念头都升不起,抽抽嘴角说:“你论文改好了吗?”

每年的莫如山会议都会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譬如第一届讨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等,为当年的新政策提供不少支持。

他们这次也是有所准备,为此在几封寄往首都的信里,已经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张院长直言他们毕业没多久,就在课业上有所懈怠。

两个人的论文都是本行,一个写的是教辅书行业的市场,一个写的是私营进出口公司对经济的推动,和本次“经济多样性”的主题相吻合,又有大量的数据做支撑,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不过做弟子的,想从向来严格的老师那里得一句好话,实在很有难度。

禾儿已经提前战战兢兢起来,说:“没想到现在不是学生,还有这种等着领考试成绩的忧愁。”

不过话是这么说,心里也知道能得到这样的提点是多么大的好处,有些正襟危坐,又期待着这次的收获。

高明也是,索性说:“咱们还是再检查一下吧。”

不然到老师跟前,还有得挨骂。

为此,从沪市到莫如山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上,两个人都没顾上说几句话,一个劲埋头学习,把虽有资料背了又背,生怕到时候哪个问题答不上。

这状态跟奋战高考的学子没什么两样。

哪怕到地方,都没停下来。

这次会议提供住宿,招待所住的都是与会人员,他们是以张大山弟子的身份参加,名字登记在册,手续办得很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