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75页(1 / 2)

“他这真是在总结吗?怎么听起来有些欠揍啊。”杨文也看着台上越说越开心的沈卫民,在心里诽谤道。叫他介绍自己工厂,总结经验教训并给出建议,怎么一下子扯出这么多事?

偏眼看了看旁边听的津津有味的林建业,又看了看下面被忽悠的的与会大家,杨文也的心境前所未有的平静。他永远都能相信沈卫民上台之后的演讲说服力,就算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是依然极富感染力。

沈卫民的东拉西扯,或许让大家摸不到头脑。但是都知道了他这个人,知道他的过往经历和现在,仅仅是这些就已经很让大家钦佩了。

“……副业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也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告诉大家我是成没成功,但只要它对你所在的生产队有益处,社员们都支持就有必要继续。”沈卫民的演讲仍在继续,杨文也的思绪拉了回来,沈卫民的演讲也进入到尾声。

“虽然没有听杨秘书的给大家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不过从现在往后的十五分钟,我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对生产队副业感兴趣,尽可以问,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沈卫民看了眼手表,对台下人说道。

几乎他话音刚落,就有人积极响应。沈卫民随手指了一个年轻人,对方年纪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

“你刚才演讲中所提到的生产队副业,前者生产队有拖拉机,这是上级根据具体情况拨款项支持;后者生产队则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靠山吃山。如果缺少这二者,单单是原料就需要大批资金购入,这也就失去了生产队副业这个原始概念。我想问问,如果这二者都不占优势,又该怎么做?”

沈卫民选择他站起来说话是因为看他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有无限可能,比年长者更需要培养和支持。却没想到对方第一个问题就问的如此老练,根本不适合作为第一个问题,反而是最后一个总结更合适。

不过已经把人叫起来了,沈卫民当然不会多此一举再让人坐下。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难答。想做好你这份答卷,我就算在此处答上三天三夜也答不完。至于原因,我刚刚在演讲的时候已经说了,根本没有适合任何环境的具体方法,也不存在更好的方法之说。套用俗话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除了我在演讲中列举出来的两种情况,两边都不沾的情况更多。听你的话音是把它们当成不利的情况,但换一种角度看他们又是最有利的情况。”

“就整个池县来讲,恐怕没有哪一个生产队能比得上池山生产队更苦逼,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到现在车子都没有办法直达村口,只能停在两里外的山林。被我笑着讲出来的所谓池山馈赠,常常也伴随有颗粒无收的风险。

这都是需要未来我们去克服的种种的困难,虽然是生产队副业,却也是正经工厂。如果和其他工厂签订了合约,总不能推说没有原料延迟生产,从而延迟交货,这可是要法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