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84页(2 / 2)

发展商业之后,当人口过多时,就能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务工,生产更多商品。

这些商品卖到海外,换成粮食、矿产、牲畜,黎民的生活会进一步改善。

以此,在大清还强盛、皇帝不昏庸的时候,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高福利是建立在高资源上。趁着海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清先完成富民政策,就算将来大清这架马车散架,后人拾取马车残骸也能迅速创造一架更结实、跑得更快的车。

所有阻止开海的人,都必须被碾碎。

胤礽下定决心,睁开眼:“到杭州之后,改一改计划。”

徐元梦和噶礼随胤礽出行,已经知道太子的能耐有多大。胤礽没有说是什么计划,他们就立刻说“是”,丝毫没有反驳的意思。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胤礽没有去苏州玩耍,直接去了杭州。

到了杭州之后,他就开启了撒币模式,拿出金银在杭州置产。

因胤礽的奢侈,很快杭州世族豪强就得知,有一闽南豪商来杭州发展,出手极其阔绰。

这闽南豪商姓华,现在来的是族中五兄弟。

华家老大是纯粹的读书人;华家老二是大管家,主管家中生意;华家老三、老四也懂诗文,不过一身悍匪之气,怕是经常出海的人;华家老五还是个孩子,没有存在感。

华家老大自然是徐元梦,华家老二是噶礼,华家老三老四是施家兄弟,这没有存在感的华家老五自然就是胤礽了。

赵家兄弟很郁闷:“那我们呢?”

胤礽道:“谁让你们不会说闽南语,乖乖当护卫。”

赵家兄弟很生气,但无可奈何。

或许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点记忆挂和语言挂。出使的船上多闽南士兵,徐元梦和噶礼早就学会了闽南话。

赵家兄弟也会一点,但磕磕绊绊一点都不像闽南人。

而且噶礼和施家兄弟都能诗文,懂经义。赵家兄弟……他们背兵书背得贼溜。

没办法,他们只能被排除在兄弟之外,当个护卫头子了。

不过当护卫也有好处,他们能常伴胤礽左右。想到这一点,赵弘炜和赵弘熺就不抱怨了。

人靠衣衫。

自从剃发令取消之后,大清的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康熙下旨要复盛世汉唐,他们的衣服便多了一些汉唐的因素。

比如一些年轻的文人不再穿长袍,而是戴上腰封配上宝剑,做出一副能立刻提刀上马的彪悍模样,能文能武的传统文人标准也被人重新提起。

徐元梦仍旧是传统文弱书生模样,他的“弟弟”们皆扑粉佩剑,又有书生气息,又附和这个时代的潮流。

赵弘炜和赵弘熺看着太子亲手为施家兄弟扑粉点胭脂的时候,笑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都差点落下来。

施家兄弟尴尬极了。

施世骥道:“能不能不擦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