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677页(2 / 2)

胤礽这一世仍旧与母亲没有缘分,他不能失去这个治愈了他第一世心伤的父亲。

这个允许他和兄弟们亲密相处,给他盖了明亮的东煌宫,建了大花园的父亲。

“唉……”

康熙使劲揉了揉胤礽的头发,将已经长大的儿子拥入怀中。

“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孩子一样?”

胤礽哽咽:“儿子在阿玛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康熙轻轻拍打着胤礽的背:“好,好,你永远都是我的宝贝儿子。”

“放心,放心,阿玛身体好得很,我身体好得很,还能陪你好几十年呢。”

“阿玛在这里,哪都不去。”

“嗯。”胤礽闭上眼,就像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一样,在康熙轻轻的拍背下,身体止住了颤抖。

胤礽这一世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忆。

他记起在自己满地乱爬的时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脾气,无端哭泣。

那时候康熙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一手奏折,一手轻轻拍打着他的背,哄着他睡着。

其实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已经不同了。

第219章

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非常冷。

这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许多老臣,康熙和胤礽主观感到的冷。

康熙三十三年就是欧洲大寒灾所发生的的1694年。虽然以大清的地理位置,受寒灾影响没有那么大。但这冬季,仍旧比寻常冷一些。

病弱的老人们每年冬天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更是一个犹如鬼门关一样的大坎。

于是,在这个冬季,康熙的老臣们去世了太多太多。

耳熟能详的,一面之缘的,记不起名字的……康熙耳边好像天天都能听到谁病逝,精气神肉眼可见的颓了。

这些人平时或许对康熙并不重要。但这些人加在一起,对康熙而言就是曾经、过往、青春等等代名词。

说矫情一点,康熙还活着,却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胤礽很赞同康熙这个说法。

现在去世的都是曾经随大清入关的老臣,是帮助顺治和康熙坐稳入关龙椅的大臣。他们接连离世,确实是一个时代落幕了。

康熙朝中剩下的人,就基本上是入关后培养的了。

康熙和胤礽心情再沉重,这朝中政务也得继续做。

因为老臣们逝去太多,新人们纷纷上位。朝中悲伤和喜悦交织,有人刚掉完几滴眼泪又笑出了声。

倒不是虚伪,只是人生本就是如此,有喜有悲,悲喜交加。

康熙看到东瀛国王接受册封,每年纳贡;看到琉球国主动要求大清海军保护,甚至希望皇室全迁到大清京城当一个闲散王爷,把琉球国土交给大清掌管;看到皇子们齐聚高丽,高丽国王恭敬迎接,愿与大清开边境互通有无,再不设贸易限制,并派使团来大清学习如何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