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687页(2 / 2)

“这就和你们那钱庄的银票一样,存多少金银才有多少纸钞。之后你交税什么的,也能用纸钞。若你担心纸钞的价值,先拿这个买东西,待出京的时候早早来排队,把纸钞兑换成金银币不就得了。”

外地商队领队觉得很有道理。

他暂时用纸钞应急,待离京的时候兑换成金银币,不就能避免损失了?

当有一个商队为了应急,尝试了一次纸钞之后,后来来京城的商队,进程后第一件事就是兑换金银币和纸钞,成了惯例。

银行印刷了许多小册子,每个客户都分发小册子,教他们如何辨别金银币和纸钞的真假。

说书先生们也多了一项新业务,就是拿着纸钞和金银币,教看官们辨别真伪。

戏园子里看见这风向,竟也编排了许多真假货币的戏文,一边教看戏的人如何辨别真伪,一边不断上演伪造货币的人被砍头的故事。

北京大学中的学子们在胤礽的要求下,也拿着小册子穿街走巷,去京城各个阴暗贫困的角落,立个摊子讲解新的钱币,以免穷人们受骗。

一段时间后,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们,在民间声望大涨。

民间有人言,这些“大学生”们学识渊博,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不像是考科举的那些腐儒们,除了“之乎者也”,半点打不出一个屁。让腐儒们治国,肯定不如“大学生”们。

“大学生们也是会读书,他们除了读经书,还要知道那什么自然科学,还要知道山川河流,知道怎么让老百姓赚钱,大学生当然比只读经书的书生强。”

“我听说大学生们还会学如何打仗,他们各个都是文武双全呢。”

“上次来我摊子买饼的举人,扳着手指头数了半天数不清该给多少铜子。正在吃饼的大学生一抹嘴,一口说出了该给多少数。”

“大学生比学生中多了一个大字,肯定就说明更厉害。”……

现在是康熙三十三年,正好有科举会试和殿试举办,全国最优秀的书生们齐聚京城。

参加科举会试的学子,都自诩为除了已经在朝廷做官的文人们之外最厉害的书生。

许多学子都不是第一次参加会试。他们以前来京城的时候,总会有普通老百姓跑来沾染他们的文曲星气息,对他们十分敬仰。

但今年情况却不同了。老百姓们总嫌弃他们,一会儿说他们不识数,一会儿说他们连东西南北都搞不明白,还有人嫌弃他们太文弱。

“不如大学生”的话,他们听了无数次。

他们当然知道京中有一个“北京大学”,是皇帝专门培养勋贵官宦子弟的地方,现在已经和大清的国子监合并。

这个官学和以往朝代只是勋贵子弟用来混日子的官学不一样,据说国中的新思潮,都是从大学里开始。皇上和太子也更重视大学生,在大学中拥有好成绩,比科举得官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