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3页(1 / 2)

只是按照一般的地震规律,和麦克寇提供的2021年地震规模才会达到灾难程度,那么今年各地出现的地震等级应该在三四级左右,大威力的应该明年才会出现。

所以自己现在要做的准备就是防寒准备,而且不是一般的防寒,是要达到能在南北极环境下长达一个冬季的生活准备,这对生活在海边,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变化和缓的她来说,真是一个考验。

好在现在这种信息透明化的环境,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知识,在网上都能得到答案,不过向这种更严重的降温可能,她需要更专业的专家们进行解答。

在网上搜了一会儿,大都是农村靠火炕,城市靠集体供暖,当她提出万一火炕不管用、集体供暖因为温差较大出故障的可能时,低下给她回了一排说她杠精的回复。

何可乐无奈厚着脸皮,满怀敬畏的给学校这方面专业的教授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了一下若是南北极的寒冷环境短时间内出现在大城市怎么办?

因为这个专业在学校比较冷门,估计教授挺闲的,听了她的问题后,非常详细的给她用专业、想象描述等方法解释了一番。

根据对方的回答,教授认为假设要是大城市出现极地寒流,那么首先高层十分危险,关键时刻,高层的气温跟地平面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人们要尽量住到低矮的地方。

但现在为了保护环境,人们采取了集中供暖的设施,加上空调可以弥补天气降温时暖气不够热等问题,要是城市真出现极地那种环境,首先各城市的电力系统肯定会因为降温出现故障。

电力损坏,就代表着大部分空调无法使用,就算一些豪宅、单位、公司有自己的备用供电设施,并侥幸没有被降温损坏,在气温非常低的状况下。

除非购买质量较好,专用于极地科研、采集能源的那种特制电器设施,普通民用的空调主机根本无法在外面那么冷的环境长时间运行,磨损率、损坏率高的超出人们的想象,最多能坚持几天。

集中供暖的地下管道在那种温度下,很容易出现冷热交击,反而把管道炸裂的现象,就算管道埋得够深,没有损坏,延伸到地表上的那些管道在承受比地下更激烈的冷热冲击下,金属都可能损坏,或直接冻结……

其次为了保温,留住温度,居住建筑物必须要保持建筑物越厚越好,还要兼顾通风与保住室内温度的建筑设计,这需要专业的建筑师进行设计才行,但城市任何建筑都需要住建局同意才行,否则你就是想给自家开个窗户都是违建……

因此根据种种状况,假设那种气候真提前出现了,除非国家提前检查出这种气象变化,做了相应准备,否则以民众个人的防寒能力,就算提前准备,能坚持个十天半个月,更长时间,例如一个冬季很难做到。

不过要是在农村有宅基地,或者自己有厂房,倒是可以在厂房内部以工厂建设为由自己改建个小型的,或直接改建自己的宅基地,而且农村空间宽敞,居住地贴近地表,更适合为这种天气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