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10节(2 / 2)

只有周青林,他并没有像其他举子那样束手束脚地连菜也不敢多夹,而是低着头,眼睛只顾盯着桌上的盘子,想吃啥就夹啥,基本每道菜他都尝了个遍。

还别说,这宴席上的菜确实不错,特别是那道叫什么“红芝清虾丸”的菜,夹起一个,圆圆糯糯的,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香甜。

可以说,两世加起来,周青林都没见过这种新奇的做法呢。

真是好吃!

最后,周青林吃的是心满意足、饱腹而归。

回到客栈,吕志义和应进庆还在等着他呢,一看周青林回来,两人立马上前询问:“周兄,今晚宴席热闹吗?”

“侍郎大人可有励勉学子之语?”

看着吕、应二人迫切想知道今晚鹿鸣宴的盛况,周青林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们才好。

他总不能告诉吕、应二人,说大官们除了朝他们笑了几下,其他啥话都没说吧,这不是妥妥地给力求上进的小伙子们泼冷水吗。

想了想,周青林开口说道:“鼓乐齐鸣,八珍玉食,真是个美好的夜晚啊,席间巡抚大人不怒自威,主考官大人令人心生敬畏,副考官则正容亢色,而其他内外帘官均不苟言笑,最主要的是,那席上的菜实在好吃啊,所以,你俩都加把劲吧!”

说罢,周青林勉励似地拍了拍他俩的肩膀,而后回房,洗漱歇息去了。

留下吕,应二人挠头发懵地站在原地。

......

次日一早,一行人离开客栈,乘车回乡去了。

因为这次他们要回的是云河镇,而不是安州府来着,所以路程要比来时长一些。

他们得先坐马车到城郊渡口,然后再坐上往允州的客船,到达允州后,接着乘车回安州,最后再从安州乘马车回云河镇。

吴秀才已经从落榜的失意中缓过来了。也是,科举入仕虽是读书人的追求,可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每天的日子都在继续,所以该怎样还得怎样。

吴秀才和周青林说了日后的打算,说他不准备再考了,今后还是安心待在长亭书院当教学夫子吧。自己从六岁开始蒙学,到如今已四十有六。可以说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仕途举业上,接下来他想好好过几年悠然自得的生活了。

......

这边四人回乡途中风尘仆仆,而远在几百里外的晓金村,此时正热闹非凡。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报喜队伍到达晓金村后,手上的动作就没停歇过,敲锣打鼓,鸣鞭放炮。

高主簿看着前头一群穿着喜服的汉子飞奔而去的身影,简直惊呆了。

这是做啥,难道还怕自己会抢了他们的赏钱不成?

边上一个书吏笑道:“这应该是怕咱们把他们的风头给抢了吧。”

高主簿听后不禁失笑出声:“咱们可是奉知县大人之命前来送奖银的,他们就是抢得再先,也盖不了官府的风头啊!”

今日一早,县衙就收到了省城送来的乡试喜报,这可把知县大人给高兴坏了,自己的任期马上就要到了,他正愁政绩太少,担心考评得不了优,从而升迁无望呢。

如今这份喜报来得可真是时候啊,这下自己的述职表上又可以加上一条作育人才的治绩了。

真真是瞌睡送了枕头来,正是时候呢。

要知道这可是头榜解元呢,更何况人家前头还有小三元的名头,这不是人才还会是啥。

想到这里,知县大人忍不住地笑,又想起上次考中秀才时他给对方奖了二十两银子的事,如今人家考中了举人,那奖银更是不能少了。

于是喊来了县丞,!把喜报递给他看,而后两人就商量起奖励银的事来,接着一致通过,这次县衙就给解元郎奖励五十两银子吧。

高主簿知道后,就主动领了这送奖银的差事,然后乘着马车就往晓金村来了。

一起前来的还有礼房的一名书吏和县衙的六名衙役。

他们刚到晓金村,就在村口碰上了县里报喜队的一伙人,只见他们三五个一堆,抬鼓的,拎锣的,还有几个正拆着鞭炮外头的油纸包,这是在做着报喜前的准备工作呢。

看到高主簿他们过来后,报喜队领头的那个急忙催着同伴,让大家伙儿动作快一点。

接着高主簿就看到报喜队的汉子三两下就整理好所有家当,然后迅速排起方队,敲锣的站在最前面,随后是打鼓的,接着是燃放爆竹的。

等领队一声令下,马上开始敲起锣鼓来,而后又是长串的鞭炮齐鸣声。

这训练有素的样子,一看就是平时没少练习呢。

听到鞭炮声和锣鼓声的晓金村村民,就看到了有两队人马正往村西头去,且那前头的一队不就是来他们村里报过好几次喜的老面孔吗。

这下大伙儿都知道,他们村的周青林这是又考中了。

“老天!这是啥人啊,咋这么厉害啊!”

“哎呦!这回可是举人老爷了啊!”

“快快快,咱们快跟着看看去,这怕是又送奖银来了,上回可是发了二十两呢!”

“是啊,这回说不定更多!”

“走走走,咱们看看去!”

于是去往村西头的村道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副场景,一群穿着喜服的汉子们敲锣打鼓地走在最前头,而后跟着两辆马车,赶马车的是县衙里的车夫。

再后面走着的则是本村的一群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