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47节(2 / 2)

想到这里,他原本担着的心总算放了一半下来。

置于为啥是一半而不是全部放下,那是因为目前来说孙媳妇还没影呢。虽说孙儿已经同意去参加春锦节,可也要碰到这小子中意的姑娘才行啊。

在老国公的眼里,他这个孙子眼光高着呢,不然也不会拖到二十岁了还未成家,所以对老国公来说,只有等孙媳妇进门拜堂成亲送入洞房,他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知道老头子心里在想些啥,老国公夫人笑着说道:“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前些天,我已经和兵部尚书家的陈老夫人、肃宁伯府的刘老夫人还有黄次辅家的金老夫人都说好了,让她们到时带上家中适龄的孙女过来,有这么多女孩子,总有合灏儿眼缘的,再不济,现场还有好多别家的姑娘呢,总会相中一个的。”

对于这点,老国公夫人压根就不担心,她觉得既然孙儿自己同意去春锦园,说明这小子心里已有了想成家的想法了。

元氏也是这么认为的,儿子终于开窍了,看来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喝上媳妇敬的茶了,说不定明年就能抱上孙子了,真是想想就开心啊。

至于春锦节那日,元氏已经和自家嫂子说好了,让她带上玉柔的同时,把玉婷也给带上,这样也算是加了双保险。

看来,过不了多久,他们定国公府就有大喜事要操办了。

......

六月,草长莺飞,红情绿意。

在众人的殷殷期盼中,终于到了春锦节的正日子。

这一日,云英未嫁的姑娘们都早早的起了床,为的是有更充裕的时间装扮自己,额黄轻扫,施上珠粉,抹上胭脂,用螺子黛画出细细的柳叶眉,最后点上朱唇。

今日穿上的衣裙定也是眼下京城最时兴的款式,旋藤花的绫纱襦裙,外加对襟绣花短褙,绾上一个高高的发髻,再插上珠翠,看到铜镜中美美的身影,霎时心都飞扬了起来。

墨玉堂里,练了早拳,刚沐浴过后的江灏换上一件全新的暗纹织纱圆领袍,宽袖上用锦丝绣了云纹,半指宽的脂玉带束出了窄而挺拔的腰身,发髻笼上玉石小冠,只看侧影,端的是俊朗公子模样。

此时,江灏手指彤管,楮知白覆于桌上,正在书房背临着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斯水之神,名曰宓妃......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今日的京城特别的拥堵,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各府的车马,春锦园在南城郊外,出了闹市后,便是蜿蜒绵长的“南城驰道”,浩浩荡荡的车马队足有几十丈长,这样的大阵仗,京城的百姓们每年都会见上一回,也所以马上就知道,原来又是一年的春锦节了。

今日也是翰林院的休沐日,刚吃过早饭,牛三和喜子就赶着车马过来了。

两人按周青林的吩咐,把庄子上年满六岁的小女孩都带了过来。马车刚到宅门口时,隔壁宣平侯府的两辆车马正好出了门。

......

作者有话说:

抱歉,吃了感冒药实在想睡觉,今天只能写这么些了。

感谢在2022-04-05 21:05:07~2022-04-06 22:48: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cccc44 2个;咕咚来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想说话 40瓶;伊人、安之若素,淡然如水、甜甜的氛围 20瓶;阿尔、不爱吃鱼的猫 10瓶;丹阳 5瓶;方也 2瓶;追文、鱼找水、一边做梦一边清醒、土财主、diane 、没有刺的仙人掌、迟到的钟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3章 、未遇

遣了李婆子去前院领人后, 刘莲芝和几个闺女就在厅堂里等着了。

周青林并没有参与孩子们挑选丫鬟的事,自那日说好把家里的事都交给刘莲芝和大丫、二丫后,他就没再插手家中事物了。

不说自己每天都要上衙,每日辰时出门酉时回家, 家中的事他根本就顾不上, 就是往长远打算, 自己也不应该过多干预家中琐事的管理了。

前世不都说:只有家长完全放手了,孩子才能独立前行。

周青林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

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姐妹两个已经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了, 小到一日三餐的菜谱,大到给家里下人每人做了两套夏日的衣裳, 还有发月例银子的事姐妹两人也都商量好了,给姥姥、姥爷每人每月一两银子, 爹爹每月五两, 娘亲和姥姥、姥爷一样,也是每月一两, 而她们五个姐妹, 则每人每月五百文。

所以,你不去试一试, 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原本他还担心换了环境后,孩子们要花好几个月才能适应,没想到却是自己多虑了。

这不,此时周青林手里正拿着一张大闺女写给他的单子呢, 上面写了现下府里还需要安排哪些人手, 还有要添置的东西。这单子是昨日大丫听到爹爹说要给她们姐妹配上几个丫鬟后, 给他拿过来的。

当时看过之后,周青林就有些吃惊,没想到大闺女考虑的这么周全,有好些地方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比如给花厅里配上端茶倒水的丫鬟,这点他还真没考虑过。

他觉得喝茶倒水什么的,自己直接动手不就行了吗,干嘛非要多此一举让旁人帮着做啊。可后来周青林仔细一想,就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端茶倒水平时自己一家人在的时候倒是没什么问题,要是家中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就不行了,到时总不好让几个闺女或者媳妇出来倒水待客吧,所以这人手还真得备上一个。

还有女儿说要给前院安排一个跑腿小厮的事,周青林细细想下来,发现这点也是不能省的,有了小厮后,自己要是晚下值什么的,就可以有人帮着传话了。这样就省得家里人着急,就像前几日,快下值的时候,掌院留下众人商议六月初六怎样晒藏书防潮防虫的事,结果那天晚回家半个多时辰,等他到家时,看到家里人都快急坏了。

所以这个人手确实得马上安排上。

周青林看到单子上还写了好多家中必须要添置的物件,有些东西自己甚至都没听到过,他有些好奇,不知道大闺女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还有每个人发多少银子的月例是谁定的。

昨晚周青林问了刘莲芝,他把这些疑惑都说了说,包括怎么发月例银子的事。

“是咱们五个闺女一起商量的,还有家里要添多少下人的事,也是她们自己商量的。”想到当时四丫和小丫不苟言笑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刘莲芝就忍不住的笑。

周青林问她笑啥,刘莲芝便把当时的情景和相公说了说,周青林听了之后也不禁笑出声来。

等听到给前院配上小厮还是三丫的主意后,周青林更是吃惊不小,三闺女才十一呢,就有这样的见识啦?

见相公满脸的疑惑,刘莲芝便把这段时日家里的事都说了说。

原来自从李婆子从庄子上过来当差后,大闺女和二闺女两人一有空闲就会把人喊过来说话。李老头一家原是平凉知府罗佑安府里的下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罗知府尤不知足,居然还在赋税上做文章,结果被判抄家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