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74节(2 / 2)

黄老汉越说越觉得心慌:“这果子摘下来可就不能放回去了,人家真的要了吗?”

他家闺女就在电话里头耐心的解释:

“爸你放心吧,这个平台背后是国家,下单,走邮局,收货,这些流程都有监督,水果这些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才专门找那些送果子的人来送。

他们也一样,我在中洲论坛上下的单,如果果子出了问题,他们会赔偿,所以爸你就放心吧,只需要等果子到了,钱立马就能到账。”

黄老汉叹气:“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更不靠谱了。”

电话那头也是没办法,只能祭出大招:

“咱们不试这一次,等果子熟透了不摘不行的时候,那就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烂在树上了,爸,你信我,我不能保证一定会半点问题都没有,但我能保证,如果有问题,一定能找到人解决。”

村支书也坐在一边,一边抽烟一边听他们打电话。

外面还有几个现在没事干的人跟着一起听。

他们村因为地形和地质,往年都是靠卖果子挣钱,后来有个果酱公司找上门来,说是他们种多少,就收多少,大家伙一开始还有疑虑,第二年果酱公司果然全部收走了果子,他们才放心的多种起来。

前两年都好好的,结果今年果子成熟的该摘了,那家果酱公司却没了消息,村里人急得不得了,村支书还特地买了站票,一路到了果酱公司的地址那问。

一问才知道,果酱公司在长乐地震没多久老板就被抓了,据说是外资公司,里面还有间谍。

那公司在中洲也好端端好几年了,是今年间谍频繁活动,这才露了马脚被抓,老板都被抓了,公司自然也没了。

村支书没办法,只能回村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大家。

但他们村为了能够多赚点钱,种了满山的果树,这一年里光是施肥,打药,那些全都花了不少钱和心力的,要是果子卖不出去,血本无归这个词都还算是好的。

要是早早的知道这个消息可能还好说,也能有个缓冲,让他们能到处找下家,总能卖出去一部分。

但那老板真不愧是间谍,压根没管过这一村子中洲人的死活,提都没提一句,更别说托人带信了。

果子这东西可不能等,熟了就要摘,不摘就会掉,但摘了也不能久放,放久了又要烂。

留给这一整个村的时间并不多,村支书是四处求,可都这个季节了,人家需要果子的公司早早的就订好了,压根不需要再买。

就在一村的人绝望的时候,老黄家在首都上大学的女儿打电话回来了,说她有办法。

要是换成其他年轻人这么说,村里人肯定是不信的,一整个村的大人都没办法,你一个学生能有什么法子。

但架不住老黄家的闺女是他们村的骄傲。

多出息的姑娘,一路读书,一路成绩第一,还考上了首都的大学,上学第一年,一毛钱没要家里的,还能赚到奖学金寄回来。

这闺女是真出息,全村都是认可的,所以她说有办法,先用自家的果子试一试,村里人嘴上说“行不行啊”“离得这么远能有法子”。

但身体却十分诚实的每次老黄家打电话,只要有空就来旁听。

没人想要自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果子真的就这么烂在树上,农户人家压根承担不起这样大的损失,如果能有希望,他们会比谁都更积极。

黄老汉最终还是和老伴一起将自家果树上的果子摘了下来,仔仔细细小心放在了一个个箱子里。

村里人也有不少上去帮忙的,看着这一箱箱的果子,他们心底也是同样的惴惴不安。

如果这事能成,就代表他们也可以听黄家丫头的,将果子挂在网上卖,卖给素未谋面千里之外的陌生人。

如果这事不成,他们一年的心血就全没了。

当天下午,就有人上山搬果子。

村人们生怕出问题,连忙一边帮忙搬,一边拉着这两个年轻小伙聊天。

这俩小伙也朴实,说的全都是实话:

“没啥好担心的,你们这买家也不怎么远,我们一会就出发,明天早晨就能送到,保证果子新鲜的不得了。”

“嗨,我们不是邮局的,现在国家准许私人办快递公司了,我们之前生意不温不火吧,但是自从国家开了这个网上购买之后,委托我们送货的一下就多起来了!

我现在工资可高了,干到明年说不定就能买房了。”

说话的小伙子一脸忍不住的开心:“你们放心,我们送了好多家了,从来没出过问题,大叔,你签个字,如果你觉得我们这送的好,下次还找我们公司哈。”

他们一脸的自信很轻易地感染了满心担忧的村里人,甚至还有年轻人跃跃欲试询问他们公司还招不招人,自己这种一个月能得多少钱。

因为有了新的致富道路(当快递小哥),当天晚上,村里不少人家焦虑的心情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缓解。

村支书难得胃口开了,坐在自家门口吃饭。

有人来问,他就一边吃饭一边说:“不操心了,就算果子都烂在树上,这也不是以前了,饿不死咱们。”

“欠债的,家里缺钱的出去打工去,去送快递,打小工,盖房子,干啥不能挣钱?现在挣钱的机会多的是,只要肯干,我们就饿不死!”

大家伙想想好像也是。

怕啥呢,这要是放在往年,说不定真的只能绝望等死了。

可是这两年多出那么多他们普通老百姓也能干的工作,国家在四处搞基建就需要工队,现在好多店都开起来了,打小工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还有送快递,跑船,现在城里还多了一种方言翻译,主要是帮那些不会打字,但又只会说方言的老板们翻译他们互相在说什么。

个体户小老板们多了,服务行业也多了,像什么做保姆啊,大清洁啊,帮忙带孩子啊,这些都行。

村支书家那台电视天天播着呢,只是他们以前觉得卖果子也够了,这才没想着出去打工。

要是真的家里欠债,那想还肯定是还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