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59节(1 / 2)

百媚千娇 三春景 9369 字 2022-08-14

站在父母的角度,肯定不愿意女儿进宫做什么女官。这种事听起来荣耀,燕国之中普通人家,甚至中等人家,也以家中女儿做女官为好。家里出了一个女官,倒不是说可以沾光弄权了(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极其罕见,而且容易被整治),而是对家声有很大的好处。

最直接、最表面的,出了女官后,姐姐妹妹们往往立刻会有簪缨贵家前来提亲。

至于别的,没那么直接的隐藏好处,那就更多了。

但问题是,做女官对这个女儿本身可不见得那么好——从此之后就是宫里的人了,难得再见家人。就算将来做女官做到高位,这一点也很难改变,更别说做到高位何其困难。

而比远离家人更难的是,入宫之后作为宫人,本质上就是皇家的奴婢了!

女官说是官,可到底和真正的官员不同,退一步说,皇家对上真正的官员,不也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么?

所以,到时候一条小命就捏在贵人手里了——说不定什么事没办好,或者不小心牵扯进了宫廷阴谋中,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才是杨段和周氏最担心的。

另外,入宫做女官,就不能婚姻嫁娶了,这也不符合传统对于幸福美满人生的定义——女官不是不能婚姻嫁娶,宫女都能放出去成婚,女官的地位怎么也该比她们高些,不可能没人替她们想到这里。

只不过女官婚姻嫁娶比宫女要难得多,这也是事实。一方面,做了女官的人,出宫之后自矜身份,是不可能嫁的太普通的。而不普通的人家,也很难娶个年纪这么大的女子进门。一般,女官最好运的,就是遇到大户续弦。

另一方面,很多女官看到之前出宫的女官生活、婚姻都不如人意,也可能会放弃出宫的机会,选择留在宫廷之中。

宫廷对她们这些人来说,当然有残酷艰难的地方,但话说回来了,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宫廷难道天天都在流血杀人?只要小心谨慎,大多数人也就这么过来了。而能熬到出宫的人,无不是已经适应了宫廷规则,继续在这里生活也无碍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继续生活在宫中不难,出了宫之后,再面对外面世界的挑战,那可能还要更难。

不要以为宫外的生活就容易了,对于此时的人来说,生活都是难的,对于女子则是更难!

总之,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使得做了宫中女官的女子嫁人比例低的惊人。

那么,要拒绝宫中的征召吗?杨段和周氏也很难直接做出这个决定,因为他们看到了杨宜君的神情,她分明满脸写着‘我愿意’,眼睛都亮了!杨段和周氏,几时见自家女儿有这副样子?

杨段和周氏真的很难理解,女儿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同样是‘进宫’,孟钊想要她入蜀宫做妃子,甚至做王后,她只是避开不理。而如今,让她进燕国的王宫,只不过是做女官而已,说到底还是服侍人的,她却这般心向往之的样子。

这是图什么?

杨段和周氏再爱女儿,也改变不了他们想法不同的事实。杨宜君见多了影视剧里的世界,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事就产生了本能的排斥,比如说婚姻。在她眼里,她所处的这世界,女子一旦嫁人,就全完了,连自己都会不属于自己。

完全被束缚在婚姻中,顺从长辈,顺从丈夫,甚至顺从自己的儿子,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什么都做不了。

她不想要嫁人,不想让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的附属物。与此同时,她还要实现自我价值,不是其他人期待的‘贤妻良母’,而是真正的自我价值。

只不过,这世道没有给女子什么机会,想要实现自我价值也很难。杨宜君也听说过,有的人家没有男子支撑,是有女子顶立门户的事。但这种事只出现在小民人家,再不然就是商户了。

她家不属于小民人家,也不是商户,更不缺男人顶立门户。

看来看去,想来想去,受唐史中宋家五姐妹的影响,她想到了去做女官。旧唐时宋家五姐妹以才学闻名,姐妹都‘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这段记载完全就是杨宜君心中所想的翻版!她看了之后就很感触了。

后来宋家五姐妹被召入宫中,按照旧唐书所载,她们在宫中是女官,各有职司,后‘自宪、穆、敬三帝,皆呼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更是让杨宜君找到了可以复制的目标。

后来,在了解燕国的女官是怎么回事之后,她的想法就更清晰了。

燕国女官还不同于唐时,具体来说,燕国女官如果做到顶的话,是真的能分享这世道里只属于男人的权力的!

按照燕国制度,中书门下会处置政务,将应对各种事务的做法写在奏疏上,皇帝掌握的是一票否定权。可以通过,可以直接否了,也可以打回去让中书门下中心商量。

最初燕国制度是这样的没错,但高齐本身领兵治军很行,政事上就有些水平不够了。所以他就想到了最重要的那些事,自己必要参与,可一些定例之事、小事,尽可以丢开手去。

当然,他的丢开手去,不是说让中书门下自己定策,然后自己通过封驳。他身为皇帝,本能地厌恶一个机构集权太重。

除了中书门下,在朝中另立一个山头,这可不可以呢?可以的,但高齐不想。明白一些说,他不想所有的权力都给臣子,他知道权力给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特别是面对力量其实很强的臣子(将所有朝臣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力量当然很强)。

所以他想到了身边围绕着自己的宦官,宦官制衡朝臣嘛,自古皆有,想到这个实在自然。

但唐末宦官乱政的事太让人忌讳了,高齐本人也不太喜欢太监,而且太监大多出身卑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靠他们处理政事?那也不能够啊。

之后高齐才想到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宫女,确切的说是女官。女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读书识字的——女子便于掌控,而且大多数会老死宫中,不会留下儿女,而出宫的,自动就无法再染指宫中之事了,也不会是威胁。

完美。

就是从这开始,女官逐渐接触燕国政事,到如今已经是朝堂都不得不重视的一股力量了。

她们在奏疏上批定可或不可,是能决定很多事的!做的不好,牵连甚多,做的好,则有益于千千万万人。

而这,正是杨宜君想要的‘自我价值’。

第72章 各处采选女官预……

各处采选女官预备役的人马都回到了宫中,这一段时间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采选女官当然不会去那些王公贵族之家,这一方面是不想自讨没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传统...宫中防备着涉足权力的女官与外廷关系太深,所以自动避开了和王公、高官有关系的女子。

而出身等而下之的女子,她们有的是本身就很愿意来做女官,有的是不那么愿意,但家里愿意。还有的,自己和家人都不愿意,却不敢得罪皇家,只能领命答应——虽然过去也有拒绝了皇家征召的女子,也不见她们因此遭了打击报复,但普通人对皇权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

退一步说,真是个豁达的,自己和家里拒绝之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忧虑,外人也不见得能如此啊。最简单的,这个女孩儿在婚姻嫁娶上就要减分了,只能嫁比自己差很多的人。至于之前相配的人,考虑到得罪皇家的风险,就另择淑女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家都不想担风险的。

所以总的来说,征召十个,九个都能得到肯定答案。

征召杨宜君的女官为赵娥奉上两样物件,其中一个是手鞠球,一个是一张花笺,上面有杨宜君写的一首词。

“大娘娘请看,这便是那位杨氏小娘子所做。”杨宜君答应了征召,女官便索取了她的女红作品,还让她写了一首诗词。因为那会儿是元宵节后,特意是以‘元宵节’所见所闻命题的。

不是所有被征召的小娘子都被索取了这些,杨宜君有这个待遇是赵娥对她印象特别深的缘故。当时那位高家的公主真是极力称赞了她一番,她又和这位公主没有半分干系,赵娥自然多有留心,觉得就算没有她说的那么夸张,也该有几分意思的。

赵娥把玩了一会儿手鞠球,笑着点了点头才放下。然后拿起了花笺:“听说这杨家小娘子是个才女,她的诗词品格不凡,还在蜀中印书发卖,那书说的是老大学问——哀家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