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我力能扛鼎 第27节(1 / 2)

我力能扛鼎 宣蓝田 6609 字 2022-12-27

有的在逗鹦鹉,有的遛狗,有的端了个小紫砂壶,杯也不拿,正端着壶仰头喝水呢。

唐荼荼脚下顿了顿,一时间以为自己走过了头,走到了别人家院子。不然,怎么这么多四五十岁的老大爷?

可华老太爷也在里边,照旧穿着他昨天那身马甲,手里拿着快板,来了段珠算数来宝。

“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千十相望,万百相当。满六已上,五在上方……”

十多位老大爷,有的负手看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跟他摇头晃脑地背起珠算口诀来。

竟然全是账房先生!

唐荼荼惊呆了。

昨晚上听娘说西园这边住着的是“账房先生们”,唐荼荼就有所留意,以为是两个三个,就算多点,撑死五个。

却万万没有想到,所谓的“账房先生们”,竟然是一群?!

她挨个数了数,好家伙,数出来十二个。家里多大的买卖,需要十二个账房先生,还是住在家里的?!

唐荼荼数傻了,半天没回过神,只听华老太爷跟那群账房先生道:“喝茶的逗鸟的都完了没?咱开始吧?”

一群老先生,算盘拿了一辈子,已经成了吃饭睡觉都离不开的物件,全在腰侧系根绳儿挂着,绳儿也不解开,拿起算盘来,就各自或坐或站地寻了地方。

忽有一位老先生一抬眼,看见了园门处站着的唐荼荼。老先生先是皱眉,很快了然:“老爷,这是你家孙闺女?”

华老太爷回头望,满脸褶子笑到了一块去:“荼荼?怎的这么早就醒了?饿了没有,姥爷让厨房做饭去。”

唐荼荼笑说不饿,问:“姥爷,这是做什么呢?”

瞧她眼睛晶亮,知道丫头是感兴趣,华老太爷领着她往里走。

“一群老家伙们,怕脑子钝了,每隔上几日,就要趁着早上比比算盘。彩头是二两银子,谁算得最快,银子就谁拿走。”

唐荼荼笑道:“二两,这么多呢?”

“小打小闹罢了,平时谁的账算错一回,也要扣半两呢。”

华老太爷正说着,却见荼荼突然蹲到了地上,捡了颗趁手的石子,找了个石阶坐下了。

“大早上的,别坐地上,多凉啊。”华老太爷不明所以,忙吩咐仆从:“快给二丫头拿个垫子来。”

垫子很快取来,唐荼荼垫在石阶上,重新坐下。周围一群老先生饶有兴致地瞧着他们祖孙俩。

唐荼荼也不好意思看他们,只冲着华老太爷笑。

“姥爷把彩头准备好吧,别怪孙女不孝顺,今天这二两银子我拿了。”

第28章

“该付九百六十二文,实付一两三钱散银,小二找余……”

华老太爷眯着眼睛对着本账册,一句一句地念。

四下噼里啪啦的,全是拨算珠的声音。

唐荼荼听着数,捡的那块石子也没用着。几乎是华姥爷话音刚落,她就报出了结果。

“全天进账九两二钱,本钱四两三,赚四两九,小二多找了十个铜板。”

她左边,坐在棋桌上的老账房“嚯”了一声,惊奇道:“和我拿算盘打得分毫不差!”

周围老先生看她空着两只手,都不信这个邪:“老爷跟你家孙闺女串通好了,落我们面子来了是吧?快下去,我来念个题!”

那位老先生喜眉笑眼地站到最前头,这回不念账本了,他随口出数,加了减减了加,念了十几个数后,让翻个两番,又加加减减,再取五分之一,这就是算加减乘除混合了。

这回数字大,唐荼荼心算有点跟不上,她以五指代替算盘,十根手指灵活得不像个胖闺女。

一群人只见她左右手指屈伸连点,照旧是老先生念完,唐荼荼就报了数。

“怎样!是不是这个数?”周围好几位老先生不差那二两银子,都没打算盘,只盯着唐荼荼瞧,见她双手这一通乱比划,竟然得出了数?

忙问周围拨算盘的老先生们,这回算得对不对。

竟然还是对的!

一群老先生都震惊起来,看出她尚有余力,老先生念题的速度还跟不上她手指比划的速度,每次比划完了,她都要停一停,等着念下一个数,分明是更快也能跟得上。

“嚯,丫头神算子啊!”

唐荼荼只笑,不说话。

她对数字敏感至极,但凡是数字,不管听觉记忆,还是视觉记忆,她都能记很久。那幅京城舆图,她画了小半年,把自己画出的四十多座坊市尺寸、各家官署衙门占地面积,走过的每条大街宽长,全背清楚了。

珠心算和手算,又是上辈子她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换了个朝代也没忘。

这下,一群老先生谁也不跟她比了,挨个坐到她面前那张棋桌上,轮着出题。一群人挨着出了一圈题,无一错,终于相信了她这心算的本事比拨算盘快。

华老太爷大笑道:“哈哈哈,亏你们各个趾高气昂,连徒弟都懒得带,嫌徒弟这个笨,那个慢,这会儿竟连个小丫头都没比过!”

老先生们不理他,惊讶地围着问:“这手心算,是谁教你的?”

唐荼荼含糊道:“我哥教的。他在书院会学明算科,等进了国子监,还有更厉害的明算老师教。”

一听书院和国子监,老先生们就不再问了,岳峙书院在京城是榜上有名的书院。乡试开考以后,华老太爷更是吹嘘他外孙好几天了,满院的先生都知道那位小少爷文才厉害。

可只旁听她那哥哥讲几句,就能有如此造诣,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