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我力能扛鼎 第173节(1 / 2)

我力能扛鼎 宣蓝田 6207 字 2022-12-27

“那不好算账,总不能厨子一手做菜,一手收钱,要雇小二得每个屋子再招一人。钱还没赚下,伙计雇了几十个,离谱!”

小掌柜二表姐想了想:“要是做成咱们学馆食堂那样子呢?三十文钱管饱,三十文一位,要是全家一起来就打个折,随便吃,管你肚打肚小,吃多少算多少。”

“三十文能回本吗?”

“薄利多销嘛。”

几个少年人激情讨论着,在桌上写写画画,敲定了各种琐事。

华琼以掌心掩着半张脸,笑得合不住嘴了,心说年轻人脑子活泛,连自助餐的形式都想出来了。

说干就干,华家三房都在西市左近住着,各家的佣人帮忙,抹泥起灶,两天就把雅间改造成了厨间,布置成了自助大排档。

本就不怎么雅致的招牌下,又添了行小字——三十文管饱,招来一片客人目光。

九月廿三,酒楼热热闹闹开了门。

鞭炮炸了三千响,不知哪家雇的舞狮队,在寒凉的秋风中跳出了热火朝天的气势来。

依着西市惯例,开张当天半价酬宾,又听是华家三当家亲自开的店,西市上不少铺家都来捧场了。

“华掌柜开门大吉啊!”

“开门大吉,财源广进!”

华琼精神抖擞地应付了一刻钟,撑了撑场子,上楼去那间唯一留存的雅间里躲清静了。

她留了一扇门,瞧着一楼的动静。

一群傻孩子,忙得汗也顾不上擦,走路都是三步并作两步,仓促招呼着客人。

大堂坐得满满当当——而楼前大街上,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下了马车。

他们各个穿着常服,身上的儒生气质却不减分毫,一看就是读书人。

有少年仰头望着:“这招牌起得够味儿!你们几个快点啊,二楼窗边全是人,别等雅间都满了,还得在大堂里吃味儿。”

这一群,是国子监的学生。

前晌,容嘉树和唐义山商量中午来这里吃饭、给荼荼捧场的时候,正巧被几个同窗听着了,一群人就呼啦啦地来凑热闹了。

唐义山跟在后边,忍不住笑:“他们几个耳朵太尖了——子敬兄又是从哪儿知道荼荼开张的?”

容府的二公子容嘉树脸上一烧,含糊说:“你母亲说给我娘听的……莞尔不懂事,闹着要来,撺掇了你家三妹妹一起。”

容莞尔不捱这冤枉,一言回击:“分明是哥哥自己嘴馋,自己想来,怎么赖在我头上了?”

这下,容嘉树连着耳根一齐齐烧起来了,只好把“嘴馋”认下了。

几人进了楼里,只觉得这酒楼里处处新奇,竟然瞧不见小二上菜。

靠墙摆着一排木柜,里头摞了满满的盘子碗筷,人人进门不点菜,先领两个盘,自己挨个厨间去参观,再决定自己要吃什么。

那盘子的样式也与平时家里用的不同,是瓷盘里比较贵的四珍盘——一个圆盘横竖两条缝,劈出四个格子来,可以放不同的菜。

珠珠叽叽喳喳:“哥,这个怎么买呀?我去哪儿买呀?”

莞尔也叽叽喳喳:“拿着空盘子去讨食,好像叫花子呀。”

他们几个凑在一起,动作慢得出奇。

容嘉树想了想,在一楼转了一圈,悄默声地上楼了。避过拥挤的人流,他一间又一间地找上去,总算在三楼找到了唐荼荼。

一群厨子里,只有她一个姑娘,尽管穿着跟别的厨子一样的白厨袍,用干净布巾裹着头,她的个头和身段依然很好辨认。

面前三口大锅,锅里不知道在熬煮什么东西,咕嘟咕嘟冒着泡。

唐荼荼要防止糊锅,抄着大汤勺转着圈地搅,惬意地哼着别人没听过的曲调。站久了容易腰酸,她身子随着曲调晃悠着,像朵左摇右摆的花。

容嘉树清了清嗓子。

“……唐妹妹?”他端着做派,温吞又和煦地唤。

烟熏火燎的,唐荼荼没听见。

容莞尔挤了个脑袋过来,亮着嗓子一声吆喝:“荼荼姐!!我哥来看你啦!!”

撂下这么一声,小丫头贼兮兮一笑,在哥哥的瞪眼中跑了。

第163章

唐荼荼:“哎,你们怎么来了?”

炉火炙热,她身上好像也裹上了厚重的烟火气,滚滚的蒸气涌了一屋,遮得她面容模糊,唯独一口白牙最显眼,那是一个明灿灿的笑。

容嘉树错开眼,只盯着她的锅看。

“听说你这里要开张了,莞尔拖着我过来捧场——义山和三妹妹也来了。”

唐荼荼往窗外张望:“他们人呢?”

容嘉树写过多少锦绣文章,从来没这么艰难地措辞过:“他们还都在楼下参观,我……怕吵,就先上来了……”

好在唐妹妹心粗,友善地笑了声,就继续看锅了。

她面前三口深锅,都没盖盖,做的是鸡肉猪肉咖喱、卤猪蹄和鸡爪,还有配菜用的猪大骨高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