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第106节(1 / 2)

小桃被吓得往后退了半步,“三、三姑爷,少爷,少爷已经出发去固安了。”

喜塔腊·达穆不耐烦的一把推开她,已经走了,怎么可能。

喜塔腊·达穆几大步走到三进院子和二进院子相连的小门,推门便往里走,小桃拦之不及,“三姑爷别去,那院子里有。”

小桃话还没说完,被打扰了吃饭的大铁嗷的一声咆哮,从大树后钻出来,几乎和喜塔腊·达穆来了个贴面礼。

喜塔腊·达穆手放在刀把上,霎时吓出一身冷汗,他是知道玉格养了一头熊,但没想到她这熊是完全不套绳的散养。

“三姑爷、三姑爷。”小桃忙走到喜塔腊·达穆身旁,焦急道:“三姑爷快退出来,大铁吃饭的时候最不喜欢有人打扰,天气又热,少爷又走了,它心情不好,少爷他们是真的已经出发了,崔先生也不在家,在前面广聚酒楼和人谈事情,您去前头找崔先生吧。”

大铁看见小桃,才勉强压着性子没再往前走,只不耐烦的仰天嚎了一声,催促他们赶紧走。

三进院子里,原本在屋里冰盆旁边的森森林林也被惊动了,站到门前,若两头小狮子般冷冷的盯着喜塔腊·达穆。

二哈见自己这方兽多势重,抬着狗头对着喜塔腊·达穆极凶悍的汪汪的一阵乱叫,作势要冲出去咬他。

喜塔腊·达穆慢慢压下惊惧,尴尬和羞恼又涌了上来。

“玉格不在,你们四姑娘也不在?”他进门这么一阵子了,就几只畜生和一个丫鬟出来见人,色赫图家也太怠慢了些。

小桃的眼神怪异,“三姑爷见我们四姑娘做什么?”

喜塔腊·达穆这才反应过来自个儿问了什么蠢话,一甩手大步往外走。

小桃却不想他误会自家姑娘失礼,忙道:“四姑娘也在前头广聚酒楼里。”

等喜塔腊·达穆直直的穿过红福记到达广聚酒楼时,如愿问到了崔先生和四姐儿、五姐儿的行踪,却又被小二拦在了一楼,“这位爷,三楼在谈事情,我们掌柜的吩咐了的,是极重要的事,不许外人打扰。”

喜塔腊·达穆怒目望去,“外人?我是红福记少东家的姐夫。”

“哦,原来是七爷的姐夫,”小二更客气了些,只还是拦着不让进,“真是极要紧的事,除非是七爷本人过来,否则谁也不行,请爷体谅则个。”

喜塔腊·达穆忍着气坐在一楼,只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等到崔先生、四姐儿、五姐儿、金掌柜、郭掌柜并一大群他认不得、却穿着光鲜的人从三楼下来。

“三姑爷?”崔先生微微惊讶,又不那么惊讶。

喜塔腊·达穆沉着脸嗯了一声,见此处外人太多,没有立刻说什么问什么。

“姐夫。”四姐儿和五姐儿唤了一声,又继续同崔先生和金掌柜几个道:“事不宜迟,咱们先把契书送到官府去盖了红印,就开始挑铺面。”

金掌柜几个见喜塔腊·达穆沉着脸站在一旁,一个个极有眼色的道:“四姑娘、五姑娘还有崔先生,你们自去忙,大家一条街上做买卖的,都不是外人,不着急,我们信得过七爷,也信得过三位。”

四姐儿和五姐儿屈膝道了谢,各个掌柜也各自告辞离去。

崔先生让四姐儿和五姐儿自去忙,自己领着喜塔腊·达穆回院子里说话。

“玉格真走了?”喜塔腊·达穆皱眉道。

崔先生点点头,“自然,七爷领的是赈济灾民的差事,这赈济灾民的事最耽搁怠慢不得,慢一慢,或许就是几条人命。”

喜塔腊·达穆的脸色更黒沉了些,崔先生这话几乎个个字都点在他头上。

不过崔先生脸上的笑还是客气温和的。

“三姑爷不必担心,咱们的人手本来就要分到各处行事,七爷考虑事情最是周到,这赈济之事,除了七爷那处,就是我这处的差事最要紧,七爷早上走得急,身边带上了铁保和忠格二人,三姑爷和大勇就跟在我这处,三姑爷放心,两处最紧要的地方都有人帮着看着,不会让三姑爷对雍亲王没有交待的。”

喜塔腊·达穆的面色难看至极,跟着他和跟着玉格能一样吗,王爷或许会问几句后方之事,但更关心的必定是前头的玉格如何行事,这是把他在王爷面前回话表现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

崔先生可不管他面色如何,若无其事的接着道:“咱们今儿从芙蓉记又挪了两千两银子过来,西四牌楼的众商家给七爷面子,又给筹了一千两银子,这就是三千两银子,三姑爷下午没事的话,就陪在下走一趟晋商会馆,这是郭掌柜帮忙牵的线,咱们或许可以从那处买些便宜的盐。”

“芙蓉记?什么芙蓉记?”

“哦,”崔先生一点不隐瞒,笑着语气平淡的道:“咱们七爷和四姑娘打算新开的铺子,本钱作价一万两银子,各位商家给面子,都愿意参一股,但前期用不到这么多银子,所以就先挪出来做赈灾之用。”

喜塔腊·达穆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

崔先生笑着接着道:“三姑爷或许不知道,咱们七爷要做什么生意,只要放一句话出去,就能筹到不少银子,大伙从来不怀疑七爷的眼光,不过也真是,但凡七爷说的做的生意,真是件件都是赚钱的,这一间往后的成就或许不在红福记之下。”

至于他的前程,呵,指着七爷升官,还和七爷拿乔,这前程也只好梦一梦了。

若不是看在七爷的面上,他都未必能接到这件差事。

而七爷若不是顾及三姑奶奶,早出手处置了他。

第118章 、给你看

因为押送粮食的马车快不起来,尽管固安离京城只有一百二十里,玉格一行人也走了两日才到。

临近固安县时,消息已经先一步传到县衙,固安县县令亲自带着衙役在城门处迎了玉格一行人入内。

固安县县令姓魏,四五十岁左右,年近半百的人,瞧着玉格的眼神比起对钦差的敬重,更像是看财神爷,他已经收到信儿了,这次赈济灾民的粮食,全是钦差一人所出,这可不是个活财神。

也因此,玉格在固安县的一系列指令都执行得还算顺利,但常旺三个却遇到了问题。

他们开始只是负责三县之间的粮食运送,镇着场子,不让人贪了粮食,但后来收到的指令是施粥的同时,引导受灾灾民朝固安县的方向去,既能节约路上运送粮食花费的人力物力,也能把灾民整合到一起,方便统一安排管理。

但,或许是故土难离,或许是天气太热怕中暑,也或许是玉格给人吃得太饱太好了,灾民们并不愿意挪地方。

常旺急得跳脚,他所在的井陉离固安有近六百里远,光靠两条腿走,要走上十一二天,他们还不赶紧的。

常旺不是好脾气的人,要不是为了给五姐儿体面,他都不乐意谋差事,反正他的身份注定他一辈子都是不愁吃喝的,因此常旺的烦躁和对灾民们的不喜,毫不掩饰的直接挂在脸上。

“常爷,您的午饭。”一个镖师将一叠咸菜、一个烤红薯、一个杂粮饽饽,和一碗加了糖的绿豆粥端到常旺面前。

如今他们施粥就是施这几样,当然份量要比常旺的少,每日也只有一顿,但即便这样,这些也比寻常百姓好年景的时候自己家里吃的还好,也无怪乎灾民们不愿意动了,他们怕去了别处,就没了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