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能动手就绝不瞎叨叨[七零] 第120节(2 / 2)

不过,就算如此,陈美丽也不挑,更何况这所学校还在她的老家京城,她总算是可以脱离苦海了。

知青点的其他人虽然嘴上都说陈美丽投机钻营,专业不好,没前途什么的,但其实心里都很羡慕她。

一个个不禁都有点后悔,怎么他们当初就没想到填个冷门点的学校和专业呢。

说到底,还是他们太过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跟旁人不一样,肯定能考个好大学,实际上,咱们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佟老三这边也知道陈美丽拿到了通知书,但佟大壮的却还没收到,他就有点急了。

不过,佟大壮倒是很淡定,因为顾辞的通知书也没来。

他相信,以顾辞的能力,绝对百分百能考上首都大学。

既然顾辞都还没收到,那只能说明,学校那边还没寄出来,又或许已经在路上了也说不定。

这就导致佟老三每天都要去村口等马文才。

每次马文才骑着自行车刚刚冒头,隔着老远就能听到佟老三扯着嗓子在喊:“小马,今天有我家大壮的通知书了吗?”

就这样喊了小半个月,这一天马文才终于回答说:“有。”

佟老三当即犹如脱缰的野马,朝马文才飞奔而去。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佟老三特别激动,虽然他一个字都看不懂,还是马文才指着信封上的落款,告诉他,是京城首都大学寄来的。

这是华国最顶尖的一所大学,马文才送了这么多天的通知书,这所学校的就看到这么一封,没想到就是佟老三的儿子。

谁能想到,当初佟老三还是跟他一起混江湖的,现在人家儿子就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这一消息瞬间就像自己长了腿一样,传遍了整个南山村。

知青点的知青们都慕了,因为除了陈美丽,他们这些人都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大家心里都隐隐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早在高考报名前,教育局那边就说了,今年的题目会有点难,所以,一次考不上那都是很正常的,所幸他们明年还可以考。

而此时的佟大壮,正带着他的小弟们在山里掏鸟蛋。

他们今天运气好居然一次性找到了三个鸟窝,掏了十几个鸟蛋,每人能分四五个。

不过,大家都选择不分,拿去佟大壮家里炒着吃,因为佟大壮家炒菜会放很多油,吃起来贼香。

不像他们家,要么水煮要么打汤,一点油花都看不到,因为家里老娘说了,鸟蛋鸡蛋什么的,本身就属于荤腥,还放啥油,浪费。

虽然吃起来也好吃,但哪有用油炒着香。

佟大壮也很大方,自己的小弟,费点油不算什么。

结果,刚从山里下来,就听到村里人都在说他考上了京城首都大学,还说他们佟家祖坟要冒青烟了。

他真的成了他们佟家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全国最好学校的大学生。

佟大壮心情激动,当即对着身后的小弟们放出豪言壮语:“走,今天咱不仅吃油炒鸟蛋,咱还要吃肉。”

说着,就带着小弟们兴奋地朝家里跑去。

此时,佟家已经围满了人,不仅佟江、佟老大、佟老二他们都在,就连大队长张耀宗都来了,他手里还拿着佟大壮的录取通知书在给大伙儿念。

这年头,可没有说什么父母不能私自拆子女信件的说法,佟老三知道里面是录取通知书后,当即就拆开了,想都没想过要等佟大壮回来亲自拆。

谁叫佟大壮考完试后,就跟疯了似的天天在外面乱跑,好像要把他前几个月没玩的时间全部找补回来。

佟老三哪有那个耐心等佟大壮回来拆,看张耀宗来了,便请他当着大伙儿的面给念念,这主要也是为了显摆嘚瑟,其实刚拆开的时候,佟老三已经叫马文才给他念过了。

张耀宗身为大队长,村里有人考上大学,也算他的政绩,毕竟这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所以,他还是很高兴的,于是就欣然接过来,为乡亲们念念。

大家心里都羡慕得不得了,没想到佟老三还能有这样的造化,儿子女儿一个个都这么出息。

佟江和李春分两人也收到了很多人羡慕的眼光,老两口一整天都待在佟老三家里没走。

考了个这么好的大学,自然是要庆祝的,佟老三决定斥巨资大摆三天流水席,请全村人都来吃席。

佟大壮中午吃完饭,就急吼吼地骑车去公社那边,一来是去打电话给佟阿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二来也是去问问顾辞和刘青云收到通知书了没有。

他们俩现在还属于公社老师,学校还没正式放假,自然要继续给学生们上课。

本来佟大壮这种情况也是应该继续回来上学的,但他非常自信一定可以考上大学,初中的课也就没必要再上了。

结果,他刚到这边,就发现这里围着好多人,还有报社的摄影师和记者。

佟大壮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顾辞,他不但考上了首都大学,而且还是他们省的理科状元。

于是,邮局过来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报社的同志们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朱校长简直笑得合不拢嘴,十分配合拍照和采访。

于是,报社的记者同志在采访的时候,就发现跟顾辞同一个宿舍的老师也考上了京城师范大学。

虽然没有首都大学那么好,但也是很不错的学校,记者便想着回去写稿子的时候,把他的舍友也写进去。

结果,这边刚采访完,不知道又从哪里冒出一个人,说他之前也是跟状元一个宿舍的。

而且他这次考上的也是京城首都大学,虽然不是状元,但比京城师范大学要好得多,记者当即决定,这个人必须得写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