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25节(2 / 2)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夏悠悠在武阳县县城内统共开了五家分店。

让罗徽担任大管事。

平时这五家分店的账, 也由罗徽统收。

这次庄子被人偷袭, 罗徽带人跑去西镇等消息,没回来。

夏悠悠得了信, 就先自己去收账,直接把五家分店的掌柜喊过来报账。

不查还好,一查, 发现这段时间店铺的收益又好了不少。

原先一家店铺,以量为主,一日能收入近两百银子。

现在开了五家, 根据武阳县县城位置, 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位置。

其中紧挨着武阳县县城中心区的有东区店, 卖得最好。

豆坊名声传开后,每日除去成本,净利润能高达四百两。

因为豆油卖得火爆,现在都搞出了预收,这有一百多两基本是预售金额。

东区店掌柜姓曹,年不过四十,瘦高瘦高,和罗徽是好友,性子也实在,忠厚,给夏悠悠报账时,就忍不住倒苦水:“夏老板,咱们这东区店的存货实在是不够,每日才进三千斤植物油,这预售也没停下,客人为了抢个预售名额,都跑到我家门口去蹲守。“

“有这事?”

夏悠悠到被他这话意外到了。

她算了下,这段时间,因为人手增加,分店增加,工坊产油量需要增加,她又把原先只有十个的工坊增加到了三十个,加起来一共每日能产出油一万五千斤,五个店铺再分配下来,起码能卖出三千斤每日。

可实际,除了东区店,其余四个区的店铺,最多也就卖个两千斤出头。

因为是日常高消耗食品,再加上价格低廉,买了还能直接提高武阳县底层平民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所以在一开始,植物油出现会掀起一股小购买浪潮。

按照夏悠悠的计划,这个植物油不算是罕见物品,且武阳县还有那么多商户,总有会发现植物油配方的,到时候,会有其他商户也研究出来这植物油,再一卖,他们家怎么都不可能继续垄断下去。

可如今很显然,一个多月过去了。

夏悠悠以为的情况没出现,导致她不得不扩展后续四家店铺,分流客户。

原先给东区店的植物油起码一日三千斤,现在反倒不够起来。

但目前为止,她又没再找到合适的场地扩建豆油工坊,这就有点愁了。

她想了想,看了眼其余分区店铺的掌柜,道:“那不如,将你们几家的分些给东区吧。往日按量派送,全部开预售名额,头一天预售第二天。”

“不行啊!”

夏悠悠这建议才出,西区许掌柜许娘子就巴巴地看着她,“夏老板,我们西区每日两千五百斤也不够!现在还有东区的人跑来问可不可以和东区一样开预售呢!”

夏悠悠:“……”

东区和西区基本上是武阳县县城首尾两端,从头到位,起码也要走上个二三个时辰,为了买到植物油,未免也太拼命了!

“是呀。夏老板,我们南区也不够卖呢!一些酒楼寻着咱们要合作,都是几百斤几百斤起订的。”

植物油的出现,直接丰富了武阳县县城整个饮食水平,大家从蒸煮菜肴,更多改成了炒或者炸,特别是油炸,如今简直是武阳县县城每家酒店都会新增的大热菜单。

油炸食品嘛,最耗费油了。

所以大些的酒楼,一日消耗个三五百斤真不算什么。

“你们这都算啥呀!”

北区店铺的掌柜年纪最小,不过十五六岁,却有至少七八年的跑堂经验,是罗徽的亲侄子,叫罗财,一副精明模样,笑道:“我们北区,还有外地商贩跟咱们订油呢。说是惠息县那边的,离咱们这约莫七百里路。”

“惠息县?”

七百里换算差不多三百多公里的样子。

这地方夏悠悠倒算第一次听说,让罗财仔细说说。

“惠息县也不算大,约莫两万人口,比咱们武阳县可差远了。这个姓刘名华的掌柜,就在惠息县县城开了家最大的酒楼,生意还算不错。这次是来武阳县县城游玩,发现了植物油,觉得新奇,买回去试了后,惊为天人,当天晚上马不停蹄就来找我要大量采购了。”

罗财说着,顿了顿,蹙眉道:“但我记得夏老板说过,这植物油不好运存。”

“嗯,确实。主要现在是没有好一点的器皿装载植物油,不过正在研制,应该不久后就会有了。”

夏悠悠想到这段时间,因为加速开采煤矿,供铁厂使用,算是已经足够且有剩余的程度,就找唐逸宸问了有没有专做陶器的好手。

唐逸宸二话不说就给她派了一个。

就两三天功夫,夏悠悠就把任务给人安排上了,做专门储藏油的陶瓷大缸。

再过几日,第一批陶瓷大缸就能烧制出来。

那问题就在于运输上。

普通马车也承载不了那么重的陶瓷大缸。

更何况一次就要运几千斤到几百里开外的惠息县,天冷些还好,要是天热,那运输时间成本可太高。

还不如她直接去惠息县开工坊开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