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213:元武三年:“岁宁如宜”。(2 / 2)

一别就是终身。

等到了那达官显贵云集、辉煌盛大的魏朝都城之后,她们果真再也没有见过琼州的海了。

故乡的海风和乡音,似乎永远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再之后,宋姑娘的人生就很简单了。

她们这些女孩儿,虽然在琼州还算得上是姿色姣好的小家碧玉,可是和来自九州各地的其他美人儿一比,她们就显得格外黯然失色了。

她们没有北地女子的豪爽大方,没有江南美人的纤纤白皙,更没有西域佳人的歌舞双全。

当时的那位皇帝并不喜欢她们,就随手将她们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们,或是留在宫中做宫女侍奉主子。

宋姑娘想,她的命还是很好的,上天还是眷顾她的,她被赏赐给了当时刘妃所生的辽王为妾室。

——后来被赏赐给齐王和康王的那些姐妹们,命数就何其凄惨了。

辽王当然对她也不喜欢,但是因她是君父所赐,见她生得又老实巴交没有坏心思,待她也还不错,也不曾虐待于她。

又数年后,辽王登基了,改元文寿,她成了宋美人,辽王新娶了原配中宫陶皇后。

又是因为她的老实和默默无闻,陶皇后这个正妻主子对她的态度也很好。

她无宠无子,在这宫里也不曾被人欺凌。

虽然寂寞,但是偶尔去照看陶皇后的孩子们玩一玩,日子倒也艰难打发了下去。

陶皇后生下文寿皇帝的唯一一女圣懿帝姬后,为了给那体弱多病的女儿祈福积德,皇后也向皇帝提议大封过后宫,顺带在那一次晋她为妃。

宋妃。

她一个这样出身、这样样貌,又不得宠的女人,能爬到这一步,也算是祖宗积德的气运了。

她还能有什么不知足呢?

几十年的日子,也这样过下来了。

晋封宋妃时,皇帝按照祖制也加封了宋妃父亲、祖父的官职,也就是个“虚衔”。

可是数月之后,派去琼州宣诏的人回来时却说,宋妃的父母早在十年前就相继过世了。

过世了。

她十年都不知道。

虽然家中不富裕,可是父母在世时对她还是极好的,不像是那等常见的、只爱儿子不关心女儿的父母。

当年琼州刺史想要送她入宫,她不想去,父母为此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奔走相求,想要让刺史放过她。只是后来终究无用而已。

至于为什么她十年不知父母丧事,——因为家人无钱雇人来魏都向她报丧,更不想给她增添负担。

她什么都没说,默默在宫中收起了她的眼泪。

陶皇后人还不错,听闻她家中的事情,准许她出宫去圣光寺为父母供灯祈福。

至于当年的初恋未婚夫,她更是从来都不敢过问打听过。

就这么过下去吧。

这辈子,也不过这样了。

陶皇后的儿女们也在渐渐长大。

长子封太子,次子封南江王。

后来一年,南江王奉命去琼州平海寇之乱,回宫之后却私下命人送了她一份厚重的礼物。

南江王派来的心腹道:“是娘娘从前的邻居,想攀个亲戚,所以托我们王爷孝敬娘娘的。”

这样的事情在宫廷之内早就司空见惯,也不会有人觉得这是宫妃和外男私相授受的,所以宋妃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收下,只要不让别人知道了多嚷嚷议论就是了。

可是宋娘娘愣住了,“谁?”

她不知道她还有什么亲邻会惦记着她。她已经几十年没有听说过来自琼州故乡的消息了。

那人道:“是琼州的一个大富商,沉潮!——娘娘还记得么?”

“……谁?”

“他自说是娘娘从前的邻里,想孝敬娘娘。他呀,如今也是个大贾了。只不过听说似乎一辈子没娶过妻,膝下无儿女,倒是个奇人,不知娘娘还记不记得……”

再几年后,文寿皇帝崩。

其嫡次子即位,改元元武。

让宋娘娘死都不敢相信的是,元武皇帝竟然准许她返回家乡养老。

这一年,距离她离开故乡来到魏都,已经过去了四十七年了。

四十七年。

陶太后原本不放心她一把年纪,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回乡,但她一心要回,陶太后也就不说什么了。

半年后,她再度见到了故乡的海。

因她辈分高,又是皇贵妃,还是皇帝亲命琼州地方官好生赡养的主子,琼州大小官吏对她都十分的恭敬。

琼州官吏们带她去了为她修建养老的奢华宅院,讨好地道:“这是咱们这的商贾沉潮出大头钱为太妃娘娘修葺的,不知太妃可还喜欢?”

宋娘娘猛然抬头一看,只见乌泱泱的一片人潮簇拥着她,沉潮弯了脊背,花白了头发,肃立在人群之中偷偷望着她。

之后的事情,亦不消多说了。

只婠婠有些不解:“这样的事儿,外人又是怎么知道的?怎么还传到了刺史那里?沉潮就没想法子压下来?”

……

bb们,你们的评论我都看到啦!

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