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24节(2 / 2)

“没有了后路,咱们才越应该加油干,现在摆摊的越来越多,咱们也不能只卖茶叶蛋,妈小杂鱼炖的好吃,我再蒸些包子,一起往外卖。”

争取早点攒够买四合院的钱。

当然,更快的方法是把老爷子的工作也卖了,反正面包厂也撑不了几年,但她有把握让林向南听话,没把握对付老爷子。

林父现在气得恨不得把桌子都掀了,还卖炖鱼卖包子,他没跟大房分家都是因为还有更不争气的在。

林父现在都没想通自己是做的什么孽,人家的孩子老实上班,勤快孝顺,他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老大就知道听媳妇的,工作都能卖,他们老两口加一块比不了儿媳妇一根手指头。

闺女结了婚就再也没回来过,不就是没让接班吗,没让闺女接班的家庭多了,气性这么大的也就只有他家这一个。

最后是小儿子,傻到家了,去做了结扎,去做了上门女婿,眼下又破罐子破摔,靠老姜家人养着,大白天的在家属楼里晃悠,穿的跟小白脸一样,在姜家也就买买菜做做饭了。

这都是一群什么孩子,林父没办法不为自己将来的养老犯愁,毕竟没有一个孩子靠得住,靠得住的也就只有钱了。

大儿媳现在是钻钱眼里去了,往后他手里有钱,两口子还能孝顺孝顺,要是手里啥都没了,指不定被怎么欺负呢。

所以这生意可以做,他可以去摆摊,老伴也可以帮忙在家里炖小杂鱼,但不能白干,得给钱。

孩子到底是没有钱靠谱。

不提林父和顾青来回扯皮的过程, 姜露照相馆的生意开始慢慢变多。

明明开的是结婚照相馆,但最多的生意却不是拍结婚照,而是……修眉化妆盘头。

拍结婚照,在这个结婚率不高的年代,在这个结婚纪念日还不流行的年代,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所谓回头客是不存在的,顶多是别的新人见照片拍的好也来这里拍结婚照。

但姜露却不缺回头客,而且回头客往往都会带着好几个小姐妹一起来。

修一次眉毛两分钱,剪一次刘海也是两分钱,画一次全妆三块钱,发型设计一块钱,全包是四块钱。

她现在已经不干摄影的活了,摄影拍照逐步由刘伯伯接手,这工作不难,强子也不笨,只是拍照肯定要跟顾客交流,强子现在近距离交流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了,但远距离,超过一米,声音都听不到,又怎么交流沟通。

所以,强子目前负责招待客人和结账,刘老爷子和姜露则是店里的两大技术人员。

随着生意越来越多,林二少却有了些许的忧虑。

店里的生意好了,大家越来越忙,也就意味着强子或许很快就没有时间回家做饭了,那回家做饭的人岂不就变成了他这个唯一的闲人。

不想做饭,不想工作,只想躺平的林二少,怀念穿书前家里的保姆阿姨,也怀念外卖软件。

家里现在没有多余的房间安置保姆,而且老岳丈和刘伯伯肯定也不会同意这么奢侈的行为,林二少只能把希望放到外卖上。

国营饭店不可能提供送餐服务,哪怕是生意差的国营饭店,服务员都一副爱吃不吃的样子。

林二少找的是这两个月新开的私人小饭馆,卫生情况和口味都不错的私人小饭馆,先订一周的餐试试,午饭和晚饭两顿,六人餐,荤素搭配,送货上门。

“等这家馆子吃腻了,那就再换一家。我们这也算是支持个体户创业了,既方便了自己,又让别人赚了钱,赚了钱的人之后还有可能去咱们照相馆消费,钱流动起来才叫钱嘛。”林二少如此解释道。

姜父和刘老爷子都没说什么,虽然这么办是挺浪费的,但之前也不省,小林买菜是想吃什么买什么,牛肉再贵也要买,冬天的黄瓜比肉贵也要买,不比吃小馆子便宜。

赚钱养家的姜露就更没意见了,她还给老公孩子还有她爸都发了零花钱,往后每个月都有。

照相馆的生意火爆起来之后,在家属楼也就瞒不住了,尤其是姜露的化妆水平,被传的神乎其神,八分的美貌能化成十分,六分的清秀能化成九分的美人,丑人都能化成清秀佳人。

在街坊邻居们的传闻里,姜露靠着一手神奇的化妆术大赚特赚,养着一家老小,老公不用出去工作,还天天都能吃馆子。

林二少的大名这段时间不说响彻西城,但在本街道已经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名人了。

上门女婿不多见,吃软饭的男人也不多,能做到林向北这份上的就更罕见了。

今年知青大批回城,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无业青年,以前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啃老,林向北的例子无疑让街道上的一些家长和未婚青年们找到了另一条路。

家里住不开怎么办?女儿能嫁出去,儿子也能。

钱不够花怎么办?上门女婿走起,花老丈人家的去。

回城的孩子和留城的孩子总是闹矛盾怎么办?找个有房子的独生女入赘去。

林二少以一己之力成了上门女婿的活招牌,当然,有独女的家庭找女婿的时候也都提高了警惕——不找好吃懒做的小白脸。

林二少成了街道的名人,林家大房的知名度也不低,这年头还没有下海的说法,更别说两口子办的也不是停职留薪,而是双双把工作卖了去摆地摊,这要么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摆地摊太赚了。

那么多的无业青年,有未婚的想学林向北当上门女婿,自然也有学林向南两口子摆地摊的。

有脑子活的,琢磨自己的优势决定卖什么东西。

也有些怕赔本的,知道林向南两口子赚钱,所以直接照搬,林家大房卖什么,他们就卖什么,林家大房去什么地方摆摊,他们也去什么地方摆。

不是没人想过开照相馆,像姜露一样给人化妆赚钱,但难度太高,开店需要的本钱大,会化妆的人又少,能化好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姜露的化妆水平超了现在四十年,而且是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便是在四十年后,她的化妆水平也是相当能拿得出手的。

想效仿的人多,能效仿的人压根没有,独一份的生意自然好做。

只是日进斗金也无法平复咸鱼的怨念,一边是钱,一边是悠哉游哉的生活,她全都想要。

所以抓了强子做学徒,跟着她学习编法,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姜露有些想招人了。

林年年已经自学到小学四年级了,随着过年临近,小家伙也给自己放了假,不再执行原来的课程表,而是制作了新的,上午学习,下午跟着去照相馆帮忙。

强子被安排去做学徒之后,招呼客人收钱的就变成了林二少和林年年,上午归林二少,下午归林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