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0节(2 / 2)

林年年的欢喜是因为新家离她向往的学校很近。

作者有话说:

晚安,明天见~

第43章

北边的三间正房, 中间是客厅,左右两边各一间卧室,因为有两层台阶的缘故, 并不适合给姜父住,林二少和姜露住在左侧的卧室,林年年住在右侧的卧室。

姜父和刘老爷子住东厢房,刚好一人一间,西厢房一间是强子的卧室, 一间做为林年年的书房。

南面的三间房, 一间作为杂物间, 一间作为浴室, 还有一间收拾出来预备给将来的保姆阿姨住。

规划好之后, 林二少才开始往里添置,首先是东厢房需要再添加一张床, 客厅需要把原来的红木桌椅撤掉, 改换成一整套的沙发和茶几,书房因为是给女儿准备的, 所以桌椅也要去木匠那里订做, 换成小孩子用的高度……

添置家具再加上打扫卫生,搬家已经是三月下旬的事情了。

强子不用说,肯定要跟着他们走,但刘老爷子这儿却是不太愿意。

“我在这儿住得好好的就不跟过去了,再说这里离照相馆还近一站路呢,我还折腾什么。”

老姜那是跟着女儿女婿住, 强子是过来工作的, 还得用三轮车接送老姜, 当然也得跟过去, 他跟着过去算什么。

林二少指定不能把刘伯伯一个人留在这儿,人多才热闹嘛,而且刘伯伯一个人光吃饭都是问题。

“我把您的房间都准备好了,就在我爸房间隔壁,我还给你们准备了躺椅和小茶桌,方便你们喝茶聊天。再说了,我从滨海回来的时候,刘营长还托我好好照顾您呢,我要是把您一个人留在这儿,全家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那还算照顾您吗?”

一套说法不起作用,林二少就果断换了另一套:“让您搬过去,主要还是考虑到我爸和强子,他们俩单独上下班,我实在放不心不下,还得劳烦您多操操心。”

岳父再怎么要强,腿脚毕竟是不方便,强子呢,带着助听器也只能听到近距离的声音,上下班骑三轮车必须得有人在后面提醒。

如果刘伯伯不能跟着去的话,那要么是他再招人,要么就得租车上班,总归是不方便。

刘老爷子叹了口气,小两口买房的时候他还真没想过搬家的事儿,只觉得那套小院又漂亮又敞亮,住在那套院子里肯定比住楼房舒服,只是……孩子们来看他怎么办。

他住在年年的房子里,不会觉得不自在,但孩子们肯定不好意思上门去别人家看他。

“我倒觉得您不能做常住的打算,不是不欢迎您,而是您现在每个月也能拿百分之十的分红,将来如果开分店,您去主持分店的话分红可以调到百分之二十,钱留着又不能生钱,银行利率那么低。我看您也挺喜欢这种小四合院的,您先在我这儿马马虎虎住上一年,等明年你也在这儿买上一套不就得了。”

“所以您别先担心孩子们来不来看您,您三个孩子都是当兵的,一年到头也没几天的假,您争取一年换房,没换房的这一年先凑合在我们这住着。”林二少努力游说道。

现在买什么都不如买房子,买楼房不如买四合院,发财的机会走过路过不可错过。

刘老爷子差点被绕进去了:“我又不缺房,买什么房子。”

“您是有房子,两室一厅的房子,万一您的三个孩子都拖家带口回来看您,他们怎么住?一家住卧室,一家在客厅打地铺,另一家总不能跑到过个道里去睡吧,所以还是得买房。今年咱们就先定个小目标,您呢,年底的时候买套小四合院,我呢,再买套大四合院。”

虽然很怀念开汽车代步的日子,但如今的小汽车比四合院都贵,四合院将来能涨疯了,小汽车顶多开上十几年就要淘汰了,而且是越用越不值钱。

这笔经济账,林二少还是会算的,所以他不打算买车,有钱就买房,岳父和刘伯伯这样最好也别把钱存着,存在家里钱不会多,存在银行利息是很微薄的。

刘老爷子并没有觉得将来房价会涨,但也不认为会跌,钱对他来说,存银行和买房子是一样的,他又不会霍霍钱。

但一年挣一套房,这目标听起来就让刘老爷子觉得带劲儿。

谁说退了休的人就不中用了呢,他老刘比年轻人还能干。

“那就搬。”

两家搬家的动静不大,旧家具不用搬,除了手电筒,两家唯一的家电就只有刘老爷子的收音机,虽然不比后世轻便,但也没大到哪里去,最多的行李是衣服鞋子,但也只是装了六个麻袋而已,三轮车一趟就能送过去,盘碗杯碟书本纸张这些再凑一车,基本上就算搬完了。

姜父和刘老爷子离开只告知了相熟的十多户人家,邀熟人们过几天去新房子里暖房。

像对门,虽然是住的最近的邻居,但平时没多少往来,自然用不到特意告知。

至于林家,全由林二少一个人拿主意,林二少不去说,也没人会说。

但一家子搬走的事儿还是在两三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家属楼,尤其是那十几户人家暖房回来后,把小院大夸特夸。

“独门独院,里面整整十二间房,那院子大的能在里面搭六个乒乓球台,老姜这回可算是熬出头了,不知道离了的那个会不会后悔。”

别看许凤兰搬过来住没几年,但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

“人家后悔什么,又不是老姜自己挣的,还不是孩子争气,孝顺了爹还能落下娘吗?”许凤兰想着在村里的小院,也有些嫌弃儿子分到那楼房了,忒小忒憋屈,马上打听道,“院儿里有自来水吗,有能冲水的厕所吗?”

“那哪能没有呢,人家厕所都分两间,男厕女厕都有……”

没等人夸完,许凤兰就扭头一路小跑回家。

“儿啊,你给娘也买套小院吧,就咱们老家那种小院,你娘没有享福的命,就喜欢住平房。”

许凤兰的儿子,服装厂的车间主任小心翼翼问道:“您要回老家?”

“不,那哪能回去呢,我还得帮你看孩子,还在京市,对面老姜家不就买了小院吗,咱也买。”

“娘,您儿子我的存款也就只够在老家给您盖套小院,京市的小院不叫小院,叫四合院,贵着呢,您要真想住,从大杂院里买一间的钱儿子能挤出来,再多我就没辙了。”

这么贵!

许凤兰嘴里嚷嚷道:“老姜家那丫头看来是真挣钱了。”

谁说不是呢。

邻居们越是恭喜她,林母心里就是越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