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91节(1 / 2)

“也行,”章秉文皱眉想了想,也不是不能够做到,“就是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没有全部逐渐好那么好。”

“有得用都不错了,”许怀谦摆手,“效果后面再提升也是一样的。”

最后一百五十万两这一花出去,许怀谦手上是彻底没有银子了。

修水闸还欠着三十五十万两。

为了把这个钱凑足,许怀谦的毛笔杆都快要被他咬没了,最后只好又把注意打回到他的蚯蚓粪上。

他把他的三十位区域长召集了过来:“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麦收的情况如何,会不会增产,但有一样至少能够肯定,正常的产收是可以做到的吧?”

三十位区域长齐齐给他保证:“绝对可以做到。”

“那好,”许怀谦颔首,“等麦收的时候,我会请寻旬报笔帖式大肆报到盛北的小麦丰收情况,夸大蚯蚓肥的作用,让全国百姓都来买我们的蚯蚓肥。”

“所以你们现在手头上的任务很重,”许怀谦给他们下命令,“要大量的囤积蚯蚓肥,等麦收过后,我们就要大卖蚯蚓肥了。”

许怀谦知道养蚯蚓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太臭了,但是没办法,他们这不是什么都没有么,手头上有这么一个几乎不花钱就能挣大钱的项目,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吧。

三十位区域长都向许怀谦保证:“没问题。”

“等我们卖了蚯蚓粪,有了钱,我们就可以把营地给建设起来了。”

按理说,他们来建设盛北,许怀谦该给他们钱才是,奈何许怀谦穷光蛋一个,手上的钱都支出去了,只能让他们先穷着了。

“许大人,”仲长治听许怀谦这么一说,开了开口,“我们没有钱建设营地,能不能向陈掌柜赊账买些砖瓦,慢慢开始建着一些设施。”

现在盛北的田地都已经种上小麦,百姓们除了去地里锄草,浇水也挺方便的,就没什么活干了。

许怀谦这片区域的人能去砖瓦厂里烧砖瓦开始建设一些住宅,别的区域人都羡慕死了,他们也想找点事干。

“我们这边就一个砖瓦厂,供应一个区域都不够,”许怀谦蹙了蹙眉,“这样,我去跟陈掌柜说一下,让他们在你们三十个区域上再各自建三十个砖瓦厂?”

仲长治没想到许怀谦这么大方:“这样不太好吧。”

要知道,再建三十个分厂,就意味着要把技术工享三十次,是,烧砖瓦并不难,他们这些人也能组织人手做。

可他们没钱,光是找人修窑都要花好大一笔钱,更别说一点点地将砖烧出来了。

而许怀谦这么大方的让他家夫郎到他们的区域开分厂,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就能白得一家砖瓦厂,这就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不是白让陈掌柜付出的,”许怀谦开始试探他们的底线了,看着方天禄道,“我给陈掌柜一个县丞的名头可以吗?”

因为这些从京城来的官员官秩都不高,都是七八品官,所以昌盛帝给他们外放的官职都是正七品的县令。

别看现在许怀谦区域长区域长的叫着他们,等这三十个区域建设起来,这就是三十县城啊。

而这些县城现如今还没有班底,许怀谦想给他们安排班底了,他没忘记陈烈酒想做官的想法。

“这……”

此话一出,底下三十位县令全都沉默了,觉得难以接受:“许大人,陈掌柜可是个哥儿,且身上又没有什么功名……”

“我知道,”许怀谦颔首,“所以我这不是走的捐官的路子,三十个砖瓦厂,怎么也够捐一个七品官了吧。”

而他只是给他家夫郎捐的八品官。

“但陈掌柜毕竟是个哥儿,”有人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他来当这个县丞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不会的,”许怀谦对自家老婆相信得很,“你们没有来之前,他就帮着我把盛北打理得井井有条,先前一整个盛北他都管过来了,现在只是一个区域他会管不过来?”

“可陈掌柜的官碟上报到京城,”还有人担忧,“京城那边也不会同意的。”

一般的县丞都是由落第的举人或者其他有功名的谋士担任,只要上报到京城,京城就没有不批准的。

可是陈烈酒一个哥儿,就算是走捐官的路子,京城那边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先不报京城,”许怀谦知道京城那边是个大麻烦,他还没有强大到去跳京城那边神经的地步,“只是在我们盛北有个县丞的名头好做事,你们先把官碟给做出来,等麦收后,我回京城述职的时候再把官碟上报。”

反正许怀谦就是先给自家老婆弄个官当当,只要盛北的百姓接受了哥儿当官,再接受其他的,是不是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三十位县令,你看我我看你,他们如何看不出来,许怀谦就是在给他家夫郎谋官位,可是他们能拒绝吗?

他们前程都要靠着许怀谦,如果现在他们得罪了许怀谦,许怀谦说能把他们换掉就把他们换掉。

何况,人家陈烈酒是真的真金白银的捐三十个砖瓦厂,这要搁他们身上,让他们给家里的儿子捐都肉疼,更别说是给家里夫郎、哥儿捐了。

这要是不给人陈掌柜一个官位,许大人肯定也不会让他家夫郎捐出来的。

“我没有意见。”方天禄是率先同意的,他即使不同意又有什么办法,现在盛北许怀谦一人独大,他就算是把他这个县令废了,让他家夫郎当,也没有人说什么。

人家捐了三十个砖瓦厂,还只谋个八品县丞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

方天禄这一同意,其他官员也顿时没话说了:“我们也同意。”

只是一个官碟不上报的县丞,天高皇帝远的应该没什么大碍,说不得,陈掌柜也就是新鲜两天,不用等到许大人回京述职,自己就不想干了。

这个时候他们怎么会想到,他们这一妥协,步步妥协,最后盛北彻底成为了,男女哥儿个顶半边天的天下。

所有的事都敲定好,盛北总算是进去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种地的种地,建设的建设,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七月麦收的时候。

这时候,整个盛北的百姓都已经进入了饥荒状态,所有人就等着许怀谦说收麦子,他们好收了麦子回去下锅饱腹。

就在这个时候,孟方荀来了,他是许怀谦特意邀请来写盛北麦子丰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