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七十八章(2 / 2)

,你是很难理解的。”

朱允炆.".….

四叔,你真是侄儿的好四叔啊!

【这波撒娇行为,让他亲妈,徐皇后都为之侧目,爹妈两个有点糊涂啊,就让大儿子朱高炽问问弟弟到底咋想的啊。

朱高煦嘤嘤嘤嘤,我犯了什么错啦,你们要把我打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撒娇算成功,留下了。

据宣宗实录,他向老爹索取天策卫当护卫,开始自比天策上将李世民。

草,生了出来。李世民的老爹可不是什么好职业。

只能说这要是真的,朱棣是蛮宽容大度爱他了……】

别说文臣了,就算是将军们,也深感大为震撼,不能理解。

连朱元璋都看了朱棣一眼:“溺爱是病,得治治。”

【就是这爱来的汹涌,去的也快。君不见永乐名臣各个都要狱中龙场悟道?

朱棣一直知道朱高煦性格有缺陷,他给朱允炆写的阴阳怪气奏折里,承认了二儿子鞭打驿站官员一事。(顺便认为这口小锅,爹给儿背,惹来杀身之祸很离谱)】

老朱沉默半天:“嗯……”

朱棣:“……我这叫实事求是,不会遮掩任何人的任何小错误!”

蹇义和杨士奇:“……”

我们算永乐名臣吗?

只要不算,就没有牢狱之灾了吧?

可是……

那是永乐名臣诶!

两位文臣真的很难决断。

【当他开始动手剪除汉王羽翼时,极为迅速。

什么赖在身边?我真的让你滚,你就得滚。朱高煦灰头土脸的去了乐安州(山东),就近看管,大军朝发夕至。不像云南还存在割据一方的可能性。

下定决心要扫除汉王影响,那就扫个彻底。

张辅兄弟三人从小和朱高煦就是一起踢足球的好玩伴,关系“相厚”。交趾那么远,张辅又已经前后十年征战,威势甚高。

这种重臣是不能给他一点错觉的,必须斩钉截铁,清晰明了的传达我不打算立朱高煦,你不要给我搞事,我搞你很简单。

把根都挖掉的雷霆挪地调换,确保了张辅不会

生出政治投机之心。宣府、大同靠近北京,朱棣鞭长所及。

练兵又是变相安抚,告诉他,看,我以后还是会用你哒,处置不可谓妥帖。

因此,UP比较认同,对张辅的些许冷落是朱棣对他的敲打。】

这段处置,朱元璋是认同的。

他点点头:"不错,既然你下了决心,又不想杀人,就该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伸手,什么事情,不能伸手,别说伸手,最好连想都不敢去想。"

甚至武将们也觉得,这确实挺好的,只是换了个地方练兵而已,本质上是杀鸡儆猴的举动,这鸡甚至都没杀呢!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燕王,也是不错的,是个有香火情的厚道人!

【这种敲打决不是杞人忧天。

后来朱高煦叛乱,第一个联系的人,就是张辅。

不过那个时候,张辅早就选好了站位,反手举报了朱高煦。

张辅真正崛起,并走向权利颠覆,是在榆木川事变。

朱棣猝死在北伐途中,又没留下继位遗诏,为了防止军队哗变。他的贴身太监马云叫来随军的杨荣、金幼孜,提议秘不发丧。】

朱樉双目一亮。

“宦官、文臣,下一步,是不是就该上臭鱼了?”

朱棣脸一黑。

而朱允炫则有点点失望。

都姓杨,则么是杨荣,而不是杨士奇呢?

如果是杨士奇的话,就可以现场看看四叔会怎么办了呢……

他悄悄地看了看朱棣和杨士奇。

也许,永乐三杨,便变成二杨了。

【在这实际上很惊险的转折点上,杨荣等文官脑子转的非常快,立刻完善了提议,要求遵循古礼,沐浴、袭奠、饭含(嘴巴含住珠宝)、衣余等牢牢裹住朱棣的尸身,防止尸臭外泄,放入棺材。

然后每日送饭菜,假装他还活着,同时八百里加急去告知仁宗,确保皇权平稳交接。

此记载出自杨士奇写的杨荣墓志铭,而明史杨荣传又补了一段,说这个棺材是锡熔铸的,靠密闭来隔绝气味。

r />

老朱松了口气。

朱棣也松了口气。

然后他们心情复杂的看向杨士奇:好多事情,都是从你那墓志铭上流传出来的呢……

朱横又开始逼逼赖赖了:“杨士奇和杨荣是同僚,关系也许很好,万一他是为了杨荣遮掩呢?毕竟他一直以来,写你的时候都很阴阳怪气呢。”

杨士奇:“?!”

杨士奇奋声道:“臣——”

朱横打断他:“你知道你写了《和朱棣祖孙对话的日子》吗?”

杨士奇:“臣……臣倒是不知道。”

朱模轻描淡写挥挥手:“那就得了,歇着吧。这夜深人静写下的私密之语,会写到什么程度,又有谁能知道呢?毕竟当时的你,也没想过后来会有人逐字分析你的日记吧。"

杨士奇:“……”

杨士奇确实难以反驳,但他很迷惑,为什么我会取如此……直(文)白(盲)的书名呢?

旁边的蹇义悄悄松了一口气。

还好我不爱写日记。

【文臣的处理很关键,随军的武将也很重要。

因为朱棣是猝死,可能是没有遗诏的,但明史记载:上大渐,召英国公张辅受遗命,传立皇太子。

这份存在伪造可能的遗诏里,张辅是那个皇权交接的纽带。

即是说,此时军队里,声望最高,公侯等级也最高的武将第一人,旗帜鲜明的站在了仁宗一侧。

仁宗拥有了武将&文臣的共同支持。

绝对的从龙之功啊,朱高炽立刻投桃报李,追封他父亲为王,改谥号一事。

张辅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走向了权力的巅峰。】

大家眉头一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如果没有遗诏的话,你是什么时候喊的夏原吉爱我?”

杨士奇:“……”

蹇义:“……”

夏原吉!他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难道你垂死之际,甚至没有提到自己的儿子,而是喊了夏原吉?”

朱棣:“……都说了,是不确定的事情!我怎么可能没有说传位我儿子!”

大家

鄙视朱棣:"你之前还说过,'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现在只是可能传位给你儿子,那就是不存在传位给你儿子这件事了。”

【没料到,朱高炽不过短短十个月就死了。】

朱樉笑出声来了,没关系,他不要功德:‘哎呀,这个胖小子啊,甚至没有活到一年吗?哈哈哈哈哈哈。”

“老四啊!”朱棢也说,他假惺惺地掬一把鳄鱼的眼泪,“除了开疆扩土之外,你也要恼记惦记自己儿子的身体啊。”

【本来安分的朱高煦看大哥死了,心又动了。

哇……这场面好tm熟悉。

我爹干过,隔壁帖木儿国有人干过,旁边朝鲜有人干过,甚至,就在国内,老爹的弟弟蜀王一脉也在复刻叔侄相争呢!大家都在干欸……我是不是也可以赶一波15世纪东亚叔侄剧本大流行的潮流呢?

搞吧搞吧,经典永不过时!

他叛乱了。

我的童年玩伴张辅……你……我……那个……大家一起搞搞吧?】

蜀王朱椿:“?”

原本他安分守己地在灵堂里,当自己的小透明,听大家的笑话:

这还真挺好听的。

外头的说书、相声,比起这个,可差远了。

就是没有想到,听了半天,终于也要别人来听他的笑话了吗……

他战战兢兢地看向周围,但,他突然发现,现场之中,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

搞半天,只有他一个人在意吗?

他突然悲伤了起来。

大家此刻正在回忆。

现在的帖木儿国和高丽,还没有人搞叔侄。

也就是说,那是在后面的这二十年间,搞出来的喽?

他们心情复杂。

燕王,您真的带了个好头。

不但子孙争相模仿,连番邦,都有样学样了啊!

【张辅无情的反弹了他的造反邀请。

永乐时期的敲打,让他早就已经看明白了,瞬息被拿下的朱高煦和能够完全掌控军队的朱棣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造反是技术活,朱高煦赢不了的。

/>于是,他又在宣宗继位、朱高煦叛乱时机里,押对了宝。

也因此,再次吃到了政治红利。

不过,辉煌只持续了短暂的4年————也许4年也没有到,就弃置安南一事,他奋力争取,恳求朝廷不要放弃。

这没能扫过宣宗的个人意志。(是宣宗提出,杨士奇、杨荣附和,蹇义、夏原吉都反对,夏原吉因财政问题反对过五征漠北但没反对征安南,财政问题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并在宣德4年,被彻底坐稳江山的宣宗以高官厚禄交换,收回了手里的兵权,只挂了一个皇帝身边军事参谋的虚职,不再允许处理具体事物。

这对张辅绝对是有打击的。那时他才54岁,怎么也没到完全退休的程度。

不过宣宗到底是朱棣带出来的,跟过北伐,自己也巡过边,张辅和他处得还算不错。

只是心气没了,苟着。】

老朱听到这里,说:“既然财政不是主要原因,那之前,战事屡败,怎么不派张辅去看看呢?到底之前也是他打下来的。”

“父皇,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朱棣淡淡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罢了。不过,他到底是给了张辅高官厚禄,也算没有薄待张家。”

【到了堡宗时期,初时是三杨的天下,后来又是宦官擅权。

张辅因为和文官系统走得近,没有如朱能的后代选择亲近宦官,家里人就三番五次的被皇帝找茬,只得越发小心起来。

堡宗14年,朱祁镇在宦官的撺掇下兴致勃勃的御驾亲征,74岁高龄的张辅随军,他无法制止任性的堡宗,习惯性的默默不得语罢了。

最后,也因这默默不得语,死在了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