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70节(2 / 2)

等朱至走了,凉国公后知后觉问起:“钱放军营里了,那送钱的人呢?”

颍川侯瞄了凉国公一眼,这一位要不是在战场上确实会打仗,就他完全不懂忌讳的性子,早没了。

不过,他是太子妃的舅舅,板上钉钉的太子一党,朱元璋一再容他活到现在,都是看在太子的份上。

以后的事,不说别人,观朱至行事,颍川侯就能想像得到太子的长子会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如此一来,只要凉国公能对大明忠心,收敛些行事风格,不作那损于民的事,他就能活着。

“这是郡主考虑的事,不是我们该问的。”颍川侯得提醒凉国公一番,他要是想仗着长辈的身份打听朱至对送礼人的处置,他可以上去追问一番,在他们这里,没有一个人想知道这一点。

“郡主就是郡主。同样是出来打仗的,郡主一来马上有人送礼,倒是我们,难得碰上一回。”底下的将军们酸溜溜的冒出此话。

“你要是想要,吱个声。”颍川侯闻之不客气地回了一句。

钱送到他的手里,他是觉得花了那些钱自此无人得知,或是觉得他能像朱至一样,不为这点钱而动。

不管是哪一种,被人送钱都不是好事,尤其朱至在军中。

“不不不,我那些俸禄够用了,我不贪,我不贪。”颍川侯那么一说,谁敢真接话?

连连摆手表示这福还是没有的好!

而这会儿,朱至让万河给传一句话。“诸位大人体恤将士不易,筹款以供军需,这份心意一定传至朝中。至于各位大人手里还有多少该捐的钱,聪明的该捐就捐,否则等朝廷派人下来查查,一但发现钱财来历不明,朝廷对惩贪的决心,诸位如果不曾体会,会有诸位体会到的时候。”

送礼的官员啊,如何也想不到他们难得送一回礼,最后竟然踢到铁板上了。

而且朱至言外之意,他们送这点礼不够,但凡他们手里有别的赃款,尤其是贪污得来了,最好自觉上交,否则到时候朝廷派人前来查查,那就不是现在朱至好言相劝的样子了。

然而谁乐意把钱全都交出去?

这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

他们之所以给朱至送钱,不就是想把钱昧下,分朱至一些罢了?

第53章 择官

◎勘查◎

送礼的人回去传了朱至的话, 立时间引起不少官的不满。

朱至拿朝廷来威胁他们,意思很清楚, 摆明就是一个不受他们贿赂的主儿。

而且如同朱至说的那样, 一但这件事朱至上禀朝廷,别管他们手里有没有别的赃款,依朱元璋的风格, 他们这些人都得死!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跑啊!

可惜, 他们这一跑反而显得他们做贼心虚了啊!

朱至早就派人盯着送礼的人,也从他们聚集的地方得出谁人参与给她送礼一事。

所有参与的人, 一个都不能放过,朱至全派人盯上了。

这些人一跑, 得,带上家财一道跑,正好让朱至捉个人赃并获,都省了抄家的功夫了,钱财细软全都在一块, 朱至让手中的将士把人全扣下, 一个都不放过。

消息传回军中, 颍川侯当下立刻问一句:“安和郡主看人捉人的兵哪里来的?”

“西平侯和凉国公处都给郡主一些。本来是保护郡主的,谁承想郡主竟然派他们去......”小兵情况如实上报, 颍川侯得说, 朱至跟着他们出来,这是早把他们每一个人对她的态度揣摸得一清二楚了。

打仗, 她真就是跟着长见识罢了。但要说跟人斗心眼, 但凡她不往前头战场上跑, 冲锋陷阵在前, 跟人真刀真枪的干起来, 私底下怎么指派人小打小闹,因而立了大功,谁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括颍川侯。

“现在怎么办?”手下的将士前来禀告此事,等着颍川侯下文。

“与我们何干?”可惜的是,颍川侯并不打算多管闲事,那是他该管的吗?

“那,那就由着郡主捉人?”将士傻了眼,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不然呢?我们是奉命前来平定云贵的,我们只管行军打仗,再有别的事,那是陛下和太子操心的事,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郡主拿人,人都要跑了郡主再不拿,往哪儿找人去?”颍川侯自问要是换成他处在朱至的位置上,他也一定做出和朱至一样的选择。

贪官不是好查的,朱至本来也不打算干些什么。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是有人送上门来让朱至拿把柄啊,朱至要是不拿住,让这些官员跑了,回去她怎么跟朱元璋交代?这不是白瞎了她问朱元璋讨来的诏书?

事情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什么也不着想,只管放开让朱至去做,要是朱至把贵州掀起三层浪,他们这些兵马镇住贵州,保证不起乱子就是。

颍川侯又一次想问侯朱元璋了,这莫不是早就知道自己的孙女是什么德性,这才没让朱雄英这个大孙子跟着一道来,就怕太惹眼,把孙子搭上了?

有了颍川侯的话,军中对朱至做事都保持一样的态度,不管。

可是朱至要是想要人马,但凡朱至开口,为了贵州安定的事,颍川侯配合无比。

等过了年,云南已然全部攻下,得云南内的土司归附,云南里头的事多着,颍川侯想起一件事,元朝的人最好敛财,朱至把贵州那些人查得一个都跑不了,云南这地,也该让朱至来好好查查是不是?

颍川侯就这事和凉国公、西平侯商量。一个是朱至舅公,一个是朱至的伯父,怎么看都挺合适提这事的是吧。

结果凉国公回了一句道:“你倒是不怕郡主像在贵州一样,拔出萝卜带出泥。”

“挺好!”颍川侯考虑的是如何迅速甄别官员,谁是忠于元朝的,谁是真心归顺大明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是甄别之后还有另一层不能不提防,那就是贪官。

过了颍川侯的手要是留下了贪官,对颍川侯来说并不是好事。

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把事情交出去啊,别管以后出什么事,都不用担心会被秋后算账的人最合适。

西平侯瞟了颍川侯一眼,他跟凉国公的想法不一样,朱至要是能把这件事办好,对于安定云南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