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93节(2 / 2)

魏国公早听说东宫里的小郡王小郡主是个好学的,文的武的都想学。

当然,他也听说了朱至在云贵之战中表现不错,初上战场不怯场,虽说没有亲自上战场,毕竟年纪摆在那儿。能算着堵了元朝的兵马退去,本事是有的。

太子明显是要培养儿女,他们这些当太子长辈的人,平日里没什么事太子也不曾召见。这回太子有请他上门指点指点,魏国公定要给这个面子的。

魏国公比朱元璋年长几岁,干瘦挺拔,军人风姿。沙场老将,身上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太子领着魏国公往内院去,面带笑容道:“请伯父走一趟,也是因为至儿闻伯父之名久矣,心之向往能得伯父指点一二。大明诸将中,伯父堪为统帅,至儿若能得伯父指点,三生有幸。”

魏国公岂敢受此夸赞,连忙道:“太子过奖了。要说能上战场打得仗的将军,大明比比皆是。只不过听太子的意思,是要让小郡主上战场?”

“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只不过孩子有心要学本事,家里既然有这个条件,孤就想让他们多学些。”此言不虚,毕竟太子也不是指让诸将领教了朱至一人而已。

朱雄英也是一起跟着朱至学的,虽然存在感没有朱至强,也不代表人家不是人。

魏国公笑笑不语。要不是有心让人上战场,何至于把大明朝数得上号的将领全都弄到东宫来,一个个给他们讲解?

不过既然太子没把话说得那么透,魏国公也不至于非让太子承认不可。

教人嘛,不就是指点指点,魏国公教的人也不少了,可到底有多少人领会得了,就不一定了。

哪怕不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魏国公也不吝啬教导后辈,更何况是太子出面。

只不过魏国公和太子一路走来,突然听到屋里传来一阵激烈的争执声。

“元贼不除,大明难有太平之日。北境不安,天下不安,陛下举一国之力,必将北伐,不灭元贼,绝不罢休。”年轻男声传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言语间透露着对元人的憎恨,大有不把元人杀光绝不罢休的气势。

稚嫩的女声于此时不紧不慢的响起道:“上回魏国公徐达领兵北征,大获全胜,加之北元各部分崩离析,仗再打也绝不可能灭其族。如今大明和北元的战事,若非北元挑起,大明是不愿意打的。”

魏国公一听这声音立刻和太子问:“这就是安和郡主?”

太子一脸无奈道:“是。”

魏国公得说,朱至说得不错,和北元的战事,随着上回将北元赶过胪朐河,大获全胜,北元但不进犯,大明确实不会再次兴兵而战。

可惜啊,大明无战起之心,架不住元人贼心不死。

大好的中原江山好不容易落入他们蒙古人手中,让他们认命将江山拱手让出,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但是就像朱至说的那样,想要亡蒙古人的族是绝不可能的事。

“那也要打到他们再也不敢进犯大明为止。”屋里和朱至争论的人是傅让,提起北元人,如魏国公一辈的人,哪一个不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傅让这样的年轻人竟然也有那么深的恨,着实出人意表。

“其实古往今来只有一个冠军侯,要是能出一个像冠军侯那样的人。很快就能如你所愿。”朱至提起冠军侯,外头的魏国公听得连连点头道:“说的不错,我大明要是能出一个像冠军侯那样的人,战事可休。可惜呀,古往今来几千年,也就只有一个冠军侯。”

“大明就算没有一个冠军侯,但有一个魏国公也是大明的幸事。”太子虽然也觉得汉武帝能得一个冠军侯霍去病和大将军卫青甚幸,大明能有魏国公,同样也是极大的幸事。

“太子越说越过了。北征大胜归来之功,非老臣一人之功,老臣心里清楚,太子别再把功劳都归到老臣的头上,老臣不敢当。”魏国公是相当的有自知之明,万万不敢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到自己的头上。

须知后勤调动也好,前线的将士配合也罢,但凡差一点都不可能赢得胜利。

“冠军侯哪里是想要就能要着的?”傅让听着朱至提起冠军侯立刻嘀咕了一句。

谁都想能有一个冠军侯,可是英年早逝的冠军侯,哪里是想就能得到的。

屋里头的朱至眨了眨眼睛,其实在想有没有实施的可能。

“傅小将军最想去的战场,看来是在北边呢。”朱雄英听来听去得出了总结。傅让也坦然承认道:“是。”

可惜的是随父亲南下平定云贵的人,没办法随魏国公一道北征,故而甚引以为憾。

“按照北元人的习性,哪怕这一场仗输了,不用多久他们还会卷土重来。五年,五年之后他们一定会再来。傅小将军练好一身的本事,总有你挥刀杀进北元人的时候。”朱至忽然给了一个时间,傅让惊喜无比,不确定的问:“当真?”

“五年之后不就知道真假了?你也认定他们贼心不死不对吗?”朱至眨了眨眼睛,至于是与不是,时间会证明朱至的猜测。

外头听着朱至推论五年之后,北元必将卷土重来的人也是面面相觑。

魏国公很是惊奇,朱雄英已然代为问出心中的疑惑:“至儿,你怎么推断五年之后北元人会卷土重来?”

“将心比心啊。这一次北元大败,损失惨重,要想能和大明一雪前耻,甚至攻下大明的城池,没有准备拿什么来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又哪里来的粮草筹备?更何况训练兵马也同样需要时间,就算原本他们元人强悍,想要训练出一支足够强悍的兵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五年,既能够让他们休养生息,又不至于让他们忘记夺回中原的雄心。”

朱至一通分析,已然是易地而处考虑问题。

“小郡主有点意思。”魏国公听到这里,同太子如是评价。

“要是按照你的推测,眼下我们该怎么办?”朱雄英拧紧眉头,继续是询问?

“谁都知道,北元人绝不可能偃旗息鼓,魏国公和咱爷爷也早就料到了,哪里轮得到我们操心接下来怎么办?”朱至这话谁都认可,只不过朱雄英有意刺激的问:“所以我想听听看你能不能猜到。”

收获朱至一记白眼,不过朱至还是开口道:“参照平定云贵的准备。首先得保证粮草的供应。绝不能让后勤拖了后腿。其实还可以做另一件事,那就是寻北元的人做做生意。开通互市。”

这话引得朱雄英恨不得把朱至的嘴堵上,“和北元开通互市,这话要是让皇爷爷听到,皇爷爷第一个饶不了你。”

朱元璋从来最恨的就是商人,最容不得别人在他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生意的事。

朱至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触及朱元璋的底线,要不是因为朱至赚来的钱有一大部分都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不会容她这么把生意做大。

和北元开通互市,这句话丢出去,朱元璋怕是要以为朱至通敌叛国了。

“互市一开,两国互通有无,百姓相互交易,利益牵扯的深了,就算北元上头的人想打架,下面的人不想打,可就没那么容易打起来了。这才是真正能够保证边境安宁的法子。”朱至才不怕,就算当着朱元璋的面她也敢说。

只不过这话说出去朱元璋不会听,朱至想着朱元璋最近的心情不好,还是别撞枪口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