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06节(2 / 2)

那早早为国战死于沙场的人啊,却是连个扫墓的人都没有。

清明无人扫墓,灵位无人为之祭奠,多少人听着暗暗抹了泪,这是真惨是吧。

其中说书人说起那为应天攻陷而以美人计毒杀元人守将的事,再一次让他们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青.楼女子都是无情无义的人。就在他们眼前,不过是过去了十几年的事而已,有那义气的女子为了守护他们付出了性命,而他们一无所知。

事情过去不久,其实有人记得的,只不过没有人提,慢慢的也就淡忘了。

如今再被人提起,也就有不少人出面证明这一切的真实。

使美人计的六个姑娘啊,她们为了取信元人陪着元人喝下了毒酒,当元人毒发时,意识到自己中计时,对几个姑娘挥刀相向,等明军赶到的时候,几个姑娘身上没有一处是好的,血流了满地都是,那场面极其恐怖。

饶是如此,一气尚存的姑娘们却高兴,高兴于应天终于要回到他们汉人的手里,元人,他们将必死,必死!

说书归说书,戏更得演出来,朱至让人将写好的剧本送到戏曲班子去。有人白送剧本,戏班子求之不得,再说这更是近日说书最火的本子,傻子才会拒绝。

因而街头巷尾,突然间刮起道说大明将士为赶走元人死去的人,男的女的,其实大家伙谁也没有闲下来,只是有些人功劳不为人所知。

如今说书的,唱戏的,纷纷将这些无名的人全都搬到人前,好让人知道,究竟在这和平之下,有多少人付出生命。

与之而来也就有人提起朝廷兴建烈士陵园的事了。

一开始百姓们根本就不关注这件事,朝廷动乱葬岗也好,将来那里要葬的什么人都好,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结果被说书的和唱戏的一闹腾,应天百姓也就知道,为了天下太平,有许多人身死无名,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

朝廷出面建陵园,就是为了让这些无人祭奠的人,清明重阳得有一祭,不至于成了孤魂野鬼。

一时间,多少人有了切身体会。谁愿意死后无人供奉呢?大明朝廷是有良心的,立国之后能想到死得默默无闻的将士,这是一件好事,该支持,该肯定。

因此,本来因为去乱葬岗做事不太乐意的帮工,终于明白朝廷一番作为的良苦用心,纷纷积极参与。

以至于,本来朝廷对于烈士陵园修建一事其实挺头痛的,毕竟这要人要钱,哪样不是朝廷缺的?

突然不管大的小的,老的少的人,全都往烈士陵园涌来,本来以为须得费个半年时间才能弄好的陵园,竟然硬生生缩短了一半,三个月就弄好了!

这个事,太子算是相对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书的也好,唱戏的也罢,都是朱至在里头推手,后来自觉帮忙建陵园的人吧,朱至也是个机灵的,来了干活的人就算不给工钱,那也必须管他们吃喝。

人与人之间本就是相互的,你帮我,我帮你,不就慢慢建立了友情?

朱至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更是派了太医前去守着,别管是谁受了伤,染了风寒,一律给治。

当然,朱至更是让人对陵园周围实施规划,开荒种树养鱼养鸡鸭什么的,不拘,谁要是有心在这儿帮忙看护这些鸡鸭的,一个月二两银子。

哇,这工价一放出去,谁还顾得上原本这地方是乱葬岗吗?

上赶着求工作。

随后,陆续有人开始在这一片摆摊,小吃啊,糖水啊,人越多,做生意的人也就越多,有生意头脑的人多着,哪里用得着特意去推动?

等烈士陵园建成后,周围已经安顿了好几户人家。

随着烈士陵园的兴建,水也好,路也好,样样都得修,在这基础上,聪明人能不趁机把水源弄好?搭着朝廷的顺风车,再把自己缺的,又必须得要的全补齐全了。

水的问题解决,路也好走了,人还怕不会多起来?

太子在建成后过去一瞧,哪里还有原本的荒芜。住的人家有了,荒地也有人开垦,再看人来人往的,转头冲朱至道:“你是早想到这也是一笔好生意?”

“爹爹这样说我可要伤心了。真要是按生意来做,三年五载,我别指望能回本。但是,为了不让烈士陵园成为别人的笑话,我得先把样子做好。”朱至手里拿着一扎烤串,一边吃着一边回答,太子看她吃得香,偏朱至竟然没有要分他一串的意思?

“什么肉?”太子面对无知无觉的朱至,转移话题问。

“羊肉。爹您不喜欢吃吧。”朱至又咬了一串,吃得那叫一个畅快,望着太子的时候,依然没有打算给上某爹一串,让他尝尝。

太子算是明白了,指望朱至自觉太难。是以,太子上前一手夺过朱至手中的肉串,取了一串咬了起来,百川看得那叫一个急啊!无奈太子不为所动,嚼着肉觉得味道很是不错。

“你大哥呢?”太子领着儿女一道出门,结果一个刚来就吃上了,另一个不见了人。

“我哥应该看孩子去了。”朱至怨念无比的瞅着某个爹,抢她的肉串也就算了,竟然还是全抢光了!过不过分?

然而朱至没敢抢回去,一眼瞥过万河,万河一灰溜烟不见了。

“看什么孩子?”太子吃着肉,不得不承认味道极是不错。结果听到朱至的话,没反应过来。看孩子什么的,朱雄英就是一个孩子,他看的哪门子的孩子?

“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朱至如是答,太子瞟了朱至一眼,结果朱至冲他笑,却没有要细说的意思。

算了!太子也不是那追根究底的人,朱至不细说,他也不问了。

咬着肉串一路走看下来的太子,对于周围的小商贩们仔细打量一番,问起朱至道:“陵园建好了,以后人就少了,你要如何?”

“这一片地,种了果树,开了田地,更养了鸡鸭,爹,有田有地,就不怕没有人。”朱至说的是实话,过程虽然可能会很长,但绝对不会让这一片冷清下来。

太子想了想补充道:“朝廷应该给些奖励。”

朱至想让烈士陵园热闹起来,就是为了不让烈士陵园将来无人问津,这也是失了朝廷的初衷。

那么朝廷总不能干看着,须得激励人在周围安家。人一多,就不怕没有人知道烈士陵园了是吧。

“爹果然一点就通。”朱至必须对太子给予肯定,多聪明的爹啊,马上懂了有些事就得操办起来,莫等着被人挑了毛病指出不是才来补救。

“你还有什么主意一并说了吧。”太子相信,朱至脑子里肯定有主意没有说出来。

“爹,您是我亲爹,要不说您最了解我呢。我的主意其实就是,朝廷应该组织国子监那些学子们每月一游烈士陵园。让他们了解,大明朝的建立,不仅有文人出谋划策之功,也有诸多将士浴血奋战。”朱至想什么,自然是让那些看不起将士的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将士。

太子一顿,朱至劝说道:“知建国不易,知为大明战死的将士无数,他们才更应该珍惜现在,对将士怀有敬畏之心,也能在以后体恤将士不易。”

一套套的说辞下来,叫太子都不好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