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17节(2 / 2)

“早有早的好。自小跟在我们身边长大,培养从小的情谊不好?”朱至支持朱雄英的做法,小怎么了?就是因为小所以好培养感情。同时也补一句道:“爹要是担心,不如让娘请四婶进宫一趟,问问四婶要是愿意就让高炽住在宫里,这样一来就能让高炽和我们一道读书上课,倒也省去他来回跑,太过辛苦。”

常氏拧眉道:“哪有母亲舍得孩子离开眼前的,你四婶那里不用问,她定更乐意让高炽辛苦些也要回府。”

当娘的体会做母亲的心情,对朱至提出的建议连问都不用问。

“反正让高炽进宫玩着呗,要是困了就让他睡,饿了让他吃。等大些再让他真正读书。”朱至帮朱雄英想出补救的法子,朱高炽入宫学习的事朱元璋都定下,反悔是不成的,不如想想别的办法补救。

太子一听也觉得事到如今再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让朱高炽玩闹着读读书,识几个字,也不能突然让朱元璋再下一道旨意,让朱高炽别进宫读书。

“你看着点高炽。”太子叮嘱常氏,此事看来只能交给太子妃!

“是。”常氏应得爽快,这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转头朱至冲朱雄英道:“高炽年幼,该教他的道理要教,四叔做下的事咱们用不着特意提醒,以后自然会有人告诉他。咱们就跟对允炆一样对他就成。”

朱雄英颔首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都能明白对方的意图。

第二日,燕王妃,不,应该称之为燕太妃徐氏亲自送新任燕王朱高炽入宫。

徐氏面对突然的变故,其实并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但是,儿子成了燕王,她明白这已然是朱元璋手下留情,她该心存感恩。

至于朱高炽入宫读书,这是圣恩。毕竟宫中名师诸多,太子和朱雄英都是这些先生教出来的,能够和朱雄英一道读书识字,这是朱高炽的福气。

第一时间,徐氏亲自领着儿子到东宫拜见常氏。这也是因为朱元璋早有诏令,前朝内宫的事都别烦马皇后,以至于眼下的常氏是真正执掌宫务之人。

徐氏不敢再惹朱元璋不喜,又怎么会敢叨扰马皇后。谢恩,到东宫谢也是一样的。

常氏感叹于徐氏的懂事,也明了此时的徐氏从心底里害怕再出什么意外。朱高炽入宫,她虽知那是圣恩,同时也想探一探常氏的态度。

一见面,常氏已然从太子那里得知燕王朱棣做下的事,但这些事既是燕王所为,朱元璋和太子的意思都是要将燕王朱棣和徐氏他们母子分开,常氏当然不会拖后腿。

但见徐氏,常氏面对胖嘟嘟的朱高炽很是亲切,同徐氏也很温和道:“高炽尚小,太子叮嘱孩子进宫也不急于一时跟着王爷们读书识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够再进宫玩玩闹闹就好。”

换而言之以后朱高炽无须像宫中的王爷们一样每日早起读书。

“等过两年高炽年岁够了,再让他正式上课,弟妹以为可妥?”常氏将太子的意思传达,也为探听徐氏对此可有不满。若有,能改的她再安排。

“多谢太子妃。”徐氏心中的恐惧随常氏一番话落下,终于暗松一口气,凡事能有商量就好。朱高炽确实年幼,这个时候让他跟着一群王爷上课读书怕是有困难。

“自家人不必如此道外。”常氏拍拍徐氏的手,“太子对高炽寄以厚望,只要高炽好好读书,将来必然会成为国之栋梁。”

徐氏最想听的是什么话,常氏有数,太子无意为难侄儿,但对朱雄英出的为难朱棣的主意,太子是赞许的。为此,太子下定决心一定好好教导朱高炽。

“是。高炽将来一定会感谢太子和皇上的恩德。”徐氏牢记本分,以后也会教朱高炽莫学燕王,肖想自己不该肖想的东西。

两人说着闲话,马皇后身边的人突然来请常氏带上徐氏一道前往宫中请安。

得马皇后之令,常氏和徐氏都不敢怠慢,赶紧前去。

马皇后的精神好了很多,见到徐氏领着朱高炽时,只道:“你既得女诸生之称,该明白陛下的用意。”

徐氏面对开门见山的马皇后不敢隐瞒,照实答道:“是,儿媳明白。”

“明白,往后你也就知道该怎么教导孩子。陛下不日将册封太孙,让高炽入宫读书,要的是他们兄弟相处,能多些兄弟的情谊。高炽只要安分守己,不会有人对他不利,这一点你大可放心。”马皇后挑白说出的话,让徐氏心中的大石完全落下,福身道谢道:“谢陛下天恩。”

马皇后凝视着徐氏道:“可是,如果高炽生出不该生的心思,你该知道是何后果!”

有些机会给过一次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想必到那个时候魏国公也护不住朱高炽!

徐氏微微一颤,却再清楚不过马皇后说的是实话,她如果教不好儿子,或者有意把儿子教成朱元璋所不想看到的样子,结局只会比朱棣下场更惨。

“儿媳谨记母后教诲。”徐氏不敢有其他的想法,于此时跪下朝马皇后行以大礼。

“起来吧。”马皇后叫起,徐氏乖乖听话。马皇后冲徐氏道:“你也不必过于忧思,你是你,老四是老四,陛下不追究你们的过错,更让高炽承爵,也就是说老四做的事和你们没有关系。日后只管过好你的日子,如果你想和离,此事我能做得主,我和陛下一样都愿意给你再挑个好人家。”

徐氏知道马皇后说的并不是客套话,昨晚魏国公入宫谢恩,有些话朱元璋已经当着魏国公的面提及了。

“儿媳谢过母后。只是恕儿媳无礼,儿媳愿意守着孩子们过日子,于儿媳看来,再嫁他人不会比现在的日子更好。是以,儿媳愿意像现在这样过日子。”徐氏福身推辞,不愿意和离再嫁。

马皇后挑挑眉头,所谓现在这样过日子,是与朱棣分离,或是只守着儿女过日子,马皇后并不细问。

“我们和你父亲的交情非同一般,别人须顾忌的颜面在我们这儿算不得什么。老四是我们没有教好,断没有让你为此付出代价的道理,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只是在试探你。”马皇后争取了一些事,哪怕朱元璋未必愿意,但这件事依理而论也不该是让徐氏为此付出代价,自然不管朱元璋有多不愿意,事情也该依理为之。

徐氏心下自是十分感激马皇后的。但是,徐氏同样和马皇后说句老实话道:“请母后相信儿媳并非为了皇家颜面才会推辞。儿媳确实无意再嫁,再一番经营。”

经营二字落在马皇后的耳朵,让马皇后不禁对徐氏另眼相看。

“儿媳嫁过了人,也与夫婿恩爱了一场,王爷,待妾身很好。纵然王爷犯下弥天大罪,妾念王爷以往的恩情,也自问再也寻不到向王爷一样待妾身的人。妾,不愿意和王爷和离。

“以后的日子,妾会劝着王爷的。犯过的错往后不会再犯,王爷纵然不是王爷,也未必不能活出另一番模样。”

徐氏剖开心同马皇后娓娓道来,证明她并不是一时意气才不同意和离。

恰恰相反,徐氏对自己的丈夫,以及未来都已经想好了。她并不后悔嫁给朱棣,以后要跟朱棣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她也知道,更接受了!

马皇后明显一愣,不料徐氏会是在分析之后决定不和离的。

这样也好!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楚自己承担的后果,更不必担心以后的局面无法应对。

“好,既然你已经想好,我和陛下既愿意你们和离,更不会勉强你不和离。”马皇后只要代表朱元璋向徐氏表明态度,这是向魏国公表的态,足矣。

徐氏再一次福身道谢。

等到徐氏领着朱高炽离去,马皇后同常氏叮嘱道:“该与人为善且与人为善。你虽为太子妃,该有的气度绝不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