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27节(2 / 2)

兄妹对视一眼,朱雄英道:“依皇爷爷的性子,为保大明江山,如今还活着的淮西功臣,怕是一个都不可能留了。

“除了爹,没有人能镇得住淮西功臣,那么这些能为大明,能为爹守卫江山的人就会立刻成为危及大明的人,皇爷爷会不惜一切把他们全杀光。

“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没有一个人会是四叔对手。”

秦王!!!

为什么就连朱雄英都能想得那么长远,而他脑子根本跟不上,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问题的好!

朱至于此时道:“魏国公说过,咱们四叔可是将帅之才。”

有了这句话加持,也就明白了。

“所以,姚广孝那句毁了大明的河山,毁的是将来,是原本他们认为顺理成章成为四叔天下的大明。”朱雄英得出了结论,同时眼里已经布满寒霜,“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四叔会出手,而且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至儿。至儿是改变一切的根源,他哪怕冒险也必须除掉至儿。”

秦王一个不动脑子的人不禁转头盯着朱至,同时脑子闪过疑惑,他的侄女如此厉害吗?

这个问题问得,嗯,他好像也不好说朱至没有这个本事是吧。

太子冷哼一声道:“看来姚广孝到死都没有说完话。”

朱至眯起眼睛道:“或许他早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话说了些给我们听,并不代表他全说完了。留下了一半何尝不是在布局,为四叔布局。”

人死了事情就算完了吗?那可不定。

万一这也是一个局呢?用一条命布一个局,也算是往人的心上扎上一根刺。

等闲人心里有个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要是皇帝心里有了刺呢?

以死证明朱至就是将来可能危及大明江山的人,姚广孝就不信了大明朝没有一个人在意。朱元璋就算现在不杀朱至,未来要是出点什么事,他也能不杀?

朱至叹一声道:“死了还想拉我陪葬吗?”

秦王不明所以的问:“谁,谁死了还想拉你陪葬?”

结果朱至一眼扫过他,完全不想回答他这个问题。

都是一家人,怎么太子和朱雄英就没有问任何问题,反而随着一通分析已经得出了结论。秦王却连朱至在说什么都不知道?

果然,马皇后和朱元璋的脑子全给了太子,以至于叔叔们脑子都不太够用。

好吧,看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份上,自家爹也是得利的那个人,往后她对叔叔们好一点,别让人欺负他们没脑子。

太子和朱雄英都沉默了,显然心里都有了数,知晓了朱棣和姚广孝的算计。

“子不语怪力乱神,或许这一切都是姚广孝胡说八道的。”朱至是真不希望姚广孝说的是真的。

太子再一次扫过朱至道:“这件事我会处理,时候不早了,你们回去歇息吧。”

这就要打发人,满脑子问号的秦王一听太子的话当即就要起身告退,结果太子一把将人拉住道:“二弟等等。”

被打发的朱雄英和朱至,其实也需要消化消化因为秦王带来的消息分析出来的一切。

太子别管再要跟秦王吩咐些什么,他们就不管了。

兄妹二人起身告退,秦王好些事都没闹明白,一看朱至和朱雄英走了,凑过去在太子耳朵道:“大哥,老四是疯了才会说出那样一堆话,你别当一回事。你身体康健,怎么可能英年早逝。”

扪心自问,秦王绝不希望太子有个闪失。

虽然太子对他们是严厉了点,长兄如父嘛,这都是早些年朱元璋不在家,以至于当哥的小小年纪就得照顾他们这些顽皮的弟弟,管着他们,不许他们乱来。

可是太子也是护着他们的啊,自小到大他们挨打什么的,多亏太子求情,否则不定要挨多少揍。

虽然有时候太子也会揍他们,不都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事?

秦王从心里明白,有太子在,天塌下来都有他顶着,用不着害怕。他也早就习惯有太子顶的情况,让他脑补太子不在,那不就得直面朱元璋了?

不不不,朱元璋太可怕了!那虽然是爹,发起火来的时候真让他有一种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感觉。

自家的亲亲大哥啊,一定要长命百岁,凡事在前面给他顶着,否则他真要撑不住。

“好。”秦王第一时间就来寻太子,太子心里自然是有数的,为此,太子应下一声,同时也跟秦王叮嘱道:“老四说的这些话,到此为止,往后不管谁问起你都不许提,半个字都不许提。”

秦王立刻点头,可是一想又问:“要是父皇问起呢?”

自问扛不住朱元璋问话的秦王啊,也是想从太子处得到一句准话,他会亲自出面解决朱元璋,保证不会让朱元璋跟他问起。

“父皇既然让你去见老四,你和老四说的话早已传到父皇耳中,他不会问你的。”太子对朱元璋了解极深,朱元璋都不用吱声,太子已然知道他会做什么。

“那就好,那就好。”秦王闻之十分庆幸,毕竟不用正面面对朱元璋是吧。

太子听着这话,不由瞟了秦王一眼,所以自家二弟只是庆幸于不用再被朱元璋问及今晚的事?别的就一点都没有想到吗?

秦王在这时候向太子保证道:“大哥你放心,我护着雄英和至儿出去,一定会把他们全须全尾的带回来。”

“好。”太子拍拍秦王的肩,其实更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在姚广孝告诉朱棣所谓未来里,秦王是怎么样的结局?

扪心自问,朱棣再有野心,秦王和晋王在他前头,他就算本事比两个兄长厉害,论嫡论长可都轮不到他。

真要以兵力夺位,除非在朱元璋死后,否则朱棣也绝无可能。

那么,那个时候的局面是什么样的?

太子拧眉考虑。

这时候的朱至也和朱雄英在院前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