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58节(2 / 2)

秦王瞬间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为此倒抽了一口冷气。

“二叔不高兴吗?我们帮您解决了二婶这个大问题。往后二婶绝对不敢再与北元私通消息。因为在二婶的心中,通过这一回,咱们借她的手让北元吃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亏,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当听到一个可能有利于北元的消息时,二婶在第一时间都会不受控制的考虑,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计?一个要借她的手,让北元再次落入大明计谋中的计。”朱至娓娓道来,这一番算计对秦王来说不是挺好的吗?

秦王已经默默的竖起了大拇指,肯定朱至和朱雄英为了他一番谋划,实在辛苦。

“所以二叔以后就不用再担心了,二婶的事儿有我们呢。”朱雄英再一次接过话,让秦王从今往后都无需再为了秦王妃的事寝食难安。甚至完全不需要考虑,秦王妃在得到什么消息时会不会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向北元。

秦王妃但凡安安分分的,一切好说,否则就不要怪朱雄英和朱至借她的手,再让北元吃上几回大亏。

朱雄英和朱至就不信了,秦王妃就能如此头铁,无所畏惧。

反正朱雄英和朱至就是要让秦王妃怀疑人生。从今往后,再也生不出任何传递消息的主意来。

“你们说的话,我当然是信得过的。这么多年以来让我难受的事儿都叫你们解决了,我一开始还不乐意带上你们二婶呢。哪里想到你们是要帮我永绝后患。”秦王不得不坦然的承认,脑子实在不好使。

看看朱雄英和朱至,多好的孩子啊。

知道秦王的日子不好过,面对秦王妃三步五时个打听大明的消息,就为了重创大明,好让他们大元能卷土重来。

自家的王妃总想灭他的国,秦王早已经难受的不知如何是好。

最最让秦王难受的他竟然拿秦王妃半点办法都没有。想要和秦王妃和离,上头的朱元璋和太子哪个都不同意。

毕竟朱元璋和太子都让他动动脑子,想想办法,难不成秦王还能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秦王妃?

秦王是不建议当着父亲的面承认自己的无能。

然而不管秦王怎么承认,朱元璋和太子愣是没管他怎么叫苦。

娶进家门的人,秦王自己看着办,别整日到他们两人的面前叫苦。

莫可奈何的秦王最终只能想出避开所有朝中政事,只一心一意玩乐的藩王。

这个法子要说勉强秦王也不至于,毕竟秦王本来就不怎么想参与朝中的大事,有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秦王还不用担心被父亲兄长嫌弃,多好的事儿啊!

“二叔想不到的事情还多着。我可提醒二叔,往后对二婶还得跟以前一样。你得告诫手底下的人,不许他们欺负了二婶,别让二婶觉得咱们家的人气度不过如此。”朱至叮嘱秦王一句,也是知道这男人都是粗心大意的,哪里想得到府里的人都是踩高捧低的主儿。

打击得秦王妃再也不会想给北元传递消息,这是朱至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并不代表说朱至要继续将秦王妃踩入泥里。

恰恰相反,朱至得让秦王妃知道他们大明的人有多厉害,却也要让秦王妃知道,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风度。

秦王控不住的抹了一把冷汗,“我怎么觉得以后我还得跟王妃继续斗心眼?”

“要不然二叔想跟谁斗?”朱雄英忍住笑,追问一句。

自知脑子不够使的秦王抓了抓头,老实答道:“我哪一个都不想斗,也自问斗不过。”

啊!如此有自知之明的秦王,实在让朱雄英和朱至说不出指责的话。

毕竟自作聪明的人还能骂一骂,自叹不如的人只想安居一地,不跟人斗脑子,难道还有错了?

朱雄英和朱至对视了一眼,最终默默的移开了视线。

“你们两个没什么事了吧?”秦王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丝毫没有要继续留下的意思,转头问了朱雄英和朱至一句。

“没什么事儿,二叔要是忙,就忙去。”这话也就朱至接得顺口,秦王能忙什么呢?一个游手好闲的王爷,哪怕进了北平,北平的事儿一堆,人家也完全没有要接手的意思。

但是这么聪明的做法,朱至也给赞一句漂亮。

秦王得了朱雄英和朱至的准话,立刻转身走人,都不待回一下头的。

“我也想像二叔逍遥自在。”朱至看着秦王的身影,透着羡慕,收获朱雄英质疑的眼神。你在说笑吗?

“上面有人顶着,下面无人敢犯。这种日子难道不好吗?”朱至就问问朱雄英了,这种日子难道朱雄英就不想要,只不过身份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

“你是可以的。”朱雄英自知是不可能,但是朱至是有选择的余地的,因此朱雄英也挺希望朱至可以像秦王一样。

“等我老了可以考虑考虑,我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朱至想像秦王一样,前提是得先活下来。

朱雄英如何不知道,朱至就这么感慨一句而已,哪里是能像秦王这样事事不管,事事不理的人。

“我们现在就静候信国公的到来。”朱雄英知道眼下北平的事都已经安定下来,就等着信国公过来接手。

“哥哥是不是忘了另外一件事?”朱至眨了眨眼睛提醒朱雄英。

“国都?”朱雄英怎么可能忘记这件太子和朱元璋都再三叮嘱的事。

应天只能作为临时的国都,一旦继位之君,必考虑迁都何地。

之前太子也曾前往古都西安和洛阳考察过,北平之地,其实一开始是被朱元璋划掉的。

但是出了朱棣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和太子又突然对北平这个地方相当重视。

北平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也算十分重要,若不是曾经作为元朝的古都,朱元璋对蒙古人深恶痛绝,也不会第一时间排除这个选项。

然而大抵太子去往洛阳和西安看过之后,都给了反馈。太子并不认为曾经的古都还适合如今的大明作为国都。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看看北平是不是还适合了?朱雄英和朱至都是担此重任。

“这一次跟我们来的人,是工部的谁?”虽然朱雄英不至于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工部派来的人,朱雄英一时没反应过来。

“好像是工部侍郎简案。”朱至倒是记得这么一个人,但是也得跟朱雄英提醒一句,“工部的人未必就能断定北平是不是适合作为国都。”

此话朱雄英是认同的,毕竟好些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集思广益,想必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朱雄英想了想,计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