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83节(2 / 2)

进了秦王府的门意识到自己碰到一个贵人的知娘也是惊叹无比,这,这竟然是皇孙吗?

“就你想的那样。”朱至敢救人,还敢把人带回来,还怕告诉太医们的吗?

何柳已经呆住了,他是如何也想不到朱至会把这样的人带回来,朱至想过后果吗?

“你就告诉我,她的病能不能治?”朱至是让人追着她问问题的人吗?有问题的该是她才对吧。

何柳看了看知娘,知娘的不安与期待都不曾掩饰,看得出来她的害怕。

“能。”何柳肯定的回答,朱至高兴的拍掌道:“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朱至是放心了,但何柳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这样的人朱至怎么能带回府?秦王就不管管的吗?

一旁此时依然只能像哑巴一样的秦王表示心里苦,他像是不想管的?他也得能管啊!

“那就治,治好了你就当做做好事。得闲为西安内所有楼里的姑娘义诊如何?”朱至得了一句准话,同时也道出自己另外的打算,虽然这样的打算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在胡闹。

然何柳很清楚的知道,朱至从不胡闹。

说出口的话,自然就是朱至想做的事。

但是,这楼里的姑娘指的都是什么人,何柳不至于一无所知。

“臣自然是愿意的,只是靠臣一人之力,能做的毕竟有限。”何柳是个医者,若能治病救人,岂会不愿意。但整个西安多少楼里的姑娘,依他一人之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义诊完毕。朱至能把何柳留下,或者拖延留在西安的时间?

不用朱至说半个字,何柳都清楚的知道,朱至和朱雄英的行程挺紧的,因此不能拖。

“须得有开始的人,才好让别的人一道帮忙。大家众志成城,没什么事做不好。只是不知你怕不怕将来被人骂,被人笑?”朱至也知道,妓是贱籍,无数人瞧不上她们,就连当大夫的人也会避讳着不敢给她们看病,以至于这些的女子,多数活不长。

“臣是大夫,只管治病救人,谁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何柳正色而答,虽然他出身医学世家,并不代表他不谙世事。

这些姑娘都是可怜人。只是有些事,空有心而无力。

“郡主可知义诊所须花费并不少。”何柳须得提醒朱至,切莫轻易将话丢出去,最后如果朱至做得不好,丢脸的可是朱至。

“放心,我不差钱。”朱至相当的财大气粗,一旁的秦王眼睛睁得老大,不差钱什么的,他也想有这样的一天,什么时候他也能像朱至那么大口气?

“你也听见了?你的病能治,好好在府里养伤。等你的伤好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朱至如是叮嘱知娘一声,知娘已然缓过来回了,赶紧与朱至再次拜谢:“多谢郡主。”

和朱至不同,朱雄英没有目的走在西安城内,注意着往来的人,有衣着华丽,奴仆成群的,悠闲逛街的人;也有衣着破烂,满身补丁,为了一顿吃食奔波的人。

而绝大多数都是粗布麻衣在身,神色木讷的人。

朱雄英突然站在了原地,怔怔的望着往来不停的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年以前就有人总结出这句话,事实证明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他之前觉得只要自己不懈努力,一定可以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朱元璋和太子一直奋斗的方向。

可是,卖儿卖女啊,只是一个西安罢了,他竟然就碰上了那么多不惜卖儿卖女,以求自己和孩子都能活下去。

朱雄英对自己,甚至对朱元璋和太子的作为都浮现了从未有过的怀疑,怀疑他们的方法到底是不是错的。

一时之间,朱雄英站不住了,他走近其中一个卖菜的老农问:“老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您。”

老农满脸的皱纹了,听到叫唤回头望向朱雄英微微一怔,没有想到碰上一个小公子要向他请教。

客气有礼的人,谁人不喜欢,老农啊的一声道:“我就是一个种田卖菜的,哪能告诉公子什么事?”

“您可以的。我就想问问,大明建朝十数年,你们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朱雄英对这个答案不是看不见,还是想亲耳听到他们的回答。

老农至少也有四五十岁,辛苦的劳作让人老得快,但,年纪叫人看不出来。

听着朱雄英的问题,老农笑了笑道:“比起元人的时候自然是好多了。”

这句话是对大明的肯定。朱雄英算是略为欣慰。

老农继续道:“可是,虽然我们都有了田,一年到头只要努力干活,没有天灾人祸,也就勉强果腹。不过,我听说应天有村子,叫什么齐家村的,两三年前他们的日子过得跟我们一样,现在却完全不同了。家家有余粮,手里有钱,家家都建起了大宅子。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老农其实也是道听途说的,可是这样的日子谁人不向往?

提起齐家村,朱雄英就想起多年前朱至说的话,只有经济带动百姓,才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哪怕朱雄英亲眼看到齐家村百姓日子怎么越过越好,没有对比,没有真正见到百姓所遭受的苦,他依然不能明白,为什么朱至费心经商,带动齐家村的百姓行商,更让朝廷也行商。

一切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百姓们手里有钱。

有钱,哪怕遇天灾人祸,至少他们能够撑得下去。

不不不,不单纯是要有钱,若只是有钱,无粮,全国无粮,有钱就能买得到粮吗?

朱至和舒笙一起讨论过一个问题,如何提高产量,粮食的产量,各种各种青菜的产量。

朱雄英不由捏紧了拳头,在他甚至一无所觉的时候,朱至已经明白了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大明存在的问题。

朱至没有跟任何人提及,甚至包括他,却已经默默准备。

而对于朱雄英,朱至只是静静的等着,等着他去真正发现大明的问题所在,等着他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雄英是震惊的,也是庆幸的。

“多谢老伯。”想通这一点,朱雄英心中的大石放下了。

办法不对,那就换一个办法。既然他们一家的目标一致,都为让大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不合适的办法就再换换,只要他们不放弃,一定能够找到让百姓更好,让大明越发繁荣昌盛的办法。

等朱雄英回来,刚进门便听说了朱至收留了一位青.楼女子,而且还有意让宫中的太医们为青.楼女子义诊的打算。

转了一圈,似乎变得更沉稳的朱雄英听着点点头道:“挺好的。哪怕不能一鼓作气改变整个环境,至少能做多少做多少。做总比不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