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02节(2 / 2)

“你看至儿像是要回头的意思吗?”不是朱元璋想不想回头,而是朱至要不要回头。

马皇后闻言长长一叹,又怎么会不知道朱至自小打定主意要卫国戍边,上阵杀敌。为了完成这个愿望,从小她吃了多少苦,马皇后岂不知?

“我也是女子。我更能理解至儿的心思。可是,这条路太难了,但凡将来你们这些男人有所质疑,她将会死无葬身之地。”马皇后也不算是不相信丈夫和儿子,她只是看得更清楚这世间男儿的劣性。

“什么难不难的,只要我们至儿的军功是实打实的,谁又敢抹去她的功劳。”朱元璋握住马皇后的手,轻声安抚道:“你得相信至儿。要是真把人困在这内院之中,不让她上阵杀敌,那不比杀了她更让她难受?”

说到这里,朱元璋挑动眉头道:“你是还没有看出来吗?咱们这个孙女是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在这内院之中安稳老死。”

马皇后忍俊不禁,却又在任一瞬间皱起的眉头,“至儿如此,我竟不知该喜或是该忧。”

余光扫过朱元璋,自然不会错过朱元璋脸上那颇感得意的神色,“皇上是高兴的吧,高兴有这样一个一心为国,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

朱元璋并不掩饰自己的欢喜,拉过马皇后认真的道:“我高兴,你也高兴,这是一桩喜事。至于你担心的事,大可不必。你怕是觉得咱们这孙女还得要我们庇护着吧?她要是有那么蠢,枉费在我们身边由我们教养的这些年。”

这话马皇后并没有接过,朱至的确是不蠢,可是如果要对付她的人不是外头的人,而是家里的人,甚至是朱元璋或者是太子,乃至朱雄英,朱至难道会跟他们抗争到底,斗个你死我活?

“孩子是你教出来的,你也该给她些保命的东西。”思虑再三后,马皇后终究和朱元璋提出了要求。

朱元璋笑了,笑的什么,朱元璋和马皇后各自心知。

“要是这样能让你宽心,就按你说的。”朱元璋明摆着愿意配合马皇后,马皇后怎么说他就怎么安排。

“这件事还是得跟标儿商量一下。”马皇后提了一句醒。

朱元璋回道:“那是我儿子,我还得跟他商量啊。”

马皇后瞪了他一眼,“你的儿子,你怎么就不能跟他商量了?”

好吧,朱元璋没敢再吱声,不就是商量商量怎么给朱至准备多些防身的东西吗?商量。商量。

“行行行,商量,我们商量。”朱元璋如是接话,甚至更是重提旧事道:“你看,雄英和至儿回来了,大明江山也都相对稳固了,之前我们决定的事,我打算明天昭告天下,选一个黄道吉日让咱们标儿继位。我趁早丢下一大摊子的事,我们回凤阳去。”

马皇后一顿,终是劝道:“三年了,你不必非如此不可。”

朱元璋却坚定的道:“当如此。我虽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我其实没有那么厉害,大明的天下在我的治理之下,哪怕我一心杀贪官,为百姓,却有好些事由不得我。我的方式,未必适合大明。”

虽然朱元璋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更不愿意接受自己未必能把大明江山治理好,可是,大明江山很好吗?

朱雄英和朱至每到一处,面临的种种问题,朱元璋料到过吗?如果不是朱雄英和朱至走这一趟,或许这一辈子朱元璋都意识不到。

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不足,朱元璋用了很长的时间。

正是因为从前的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也不肯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所以朱元璋才会努力的想要控制住一切,把天下人,甚至是所有的官员都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安全,才会觉得没有人能威胁他的地位,损害他的江山。

可事实上不管他再怎么想要控制官员,终究没有办法对他们了如指掌,毕竟如果有的人足够聪明,那是可以骗过全天下的人,也包括朱元璋派去的锦衣卫。

意识到这一点后,朱元璋也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一言一行。最终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开创了大明江山,却未必能够让大明江山再现汉唐盛世。相比之下,倒不如让太子一试。

朱元璋对太子的满意,天下皆知。

好些朱元璋之前做不好的事,交到太子的手里,让太子独断朝纲,未必不会再让大明更上一层楼。

“其实我原本是想,咱们标儿也算长大了,处理朝事也是井井有条。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可以给他兜兜底,真要是标儿出了什么差错,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他。可是我就忘了,我既然还是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所有人都得顾及我的存在,凡事就得以我的喜好为准。”

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原本他觉得朝臣们如此态度,证明他们心中是有他这个皇帝的,但何尝不是在处处约束着太子。

不能否认朱元璋和太子的治国方式其实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朱元璋企图掌控天下,而太子却要以仁治,只要把握大方向,便不会管朝臣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助之治理好天下。

朱元璋并不相信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更是认为这些当官的心眼太多。所以朱元璋才会想要牢牢的把控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以达到让他们老实本分,不可能危害百姓的地步。

但是,朱元璋却不得不承认,就算他拼了命的想要控制天下,控制大明的所有官员,本意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当好官,也能让百姓过好日子,结果却事与愿违。

“如果你想好了,那就按你想的去做。”马皇后并不再过多评价朱元璋的作为。

无论事实的结果如何,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朱元璋的初衷都是想要大明好,想要大明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想好了,早在多年前我就想好了。让雄英和至儿出去,算是让我看清了自己治下的种种问题,显然我这个皇帝当的其实并不算太合格。”朱元璋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接受了自己并不能够如自己所愿的将大明天下治理得更好,也不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不过,他做不到的事,他希望通过太子和朱雄英能够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大明的天下一定要繁荣昌盛,一定要再现盛世。

第116章 请求

◎放足◎

朱至是不知道, 朱元璋等着他们兄妹归来,他们两个一回来, 这就准备着退位。

第二日, 正高兴瞅着常氏绣花,夸赞着常氏的绣工了得的朱至,忽然听说今日早朝, 朱元璋下诏准备退位, 让钦天监择黄道吉日让太子登基。

“咳咳咳!”这样一个消息传来,谁人不惊愕失色, 纵然朱至多年前就知道朱元璋有心退位,此时此刻依然受到不小的冲击。

常氏已经傻了眼, 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之间朱元璋准备退位了呢?

朱元璋的身体康健着,也没传出什么不好的消息啊。

“你皇爷爷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常氏第一时间抓住朱至的手,着急的追问。

刚回来不过两天的朱至听着常氏的追问,很想反驳一句, 娘唉, 您在应天您都不知道的事, 我远在千里之外我能知道。

终究这句话还是没有说出口。谁朱至早知道朱元璋多年之前就动了退位的心思,只不过当时不能确定大明的情况适不适合他退位, 因此才会拖了这些年。也才瞒着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