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09节(2 / 2)

朱元璋!!!

最终还是太子出面道:“不过是出主意罢了,究竟做不做,决定权在你爷爷手里。”

“就是,我又不是那听不进话的人,也不至于自己做不到的事反而为难你是吧。”朱元璋如何也不能承认了自己那么没有气度,自己办不好事,最后竟然要把过错怪到孙女头上。

“行,反正我说不说都会让爷爷不痛快。那就说吧。这些年我和哥哥在外头,虽说天下一统,但自大明建朝以来,底下的百姓就没有安生过,各地起义不歇。”朱至把事情摆出来,朱元璋已然道:“那是他们都想当皇帝。”

此言让朱至止住了话,怔怔望向朱元璋,看得朱元璋心虚。

“你若是不能好好说话那就不说了吧,也别问孩子讨主意。”关键时候马皇后出面拍了朱元璋一记,只为让朱元璋自己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好好说话。

朱元璋终是道:“你说,我不插嘴了。”

朱至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让朱元璋自此闭嘴,什么话都不再说。

“当初爷爷参加起义时,难道也是因为想当皇帝?”朱至问出这句话,朱元璋一滞,瞟了马皇后一眼,依然反驳道:“我当时只为活命,哪里想过能当皇帝。但有了我这个一无所有的人当上皇帝,一个个都开始冲皇帝的位置来了。”

朱至点点头,“爷爷这番话不假,确实如此。不过,大部分的百姓更多是为了想活命。所以,大明所有的起义都是因为如今的大明朝让他们活不下去。”

朱元璋可就急了,“难道我这个皇帝当得就那么差吗?比元朝更差?”

“爷爷。”朱至看着急了的朱元璋,唤上一声,也是希望朱元璋可以镇定下来,话,好好来说。

“爷爷有一颗为百姓之心,无人可以否认,但百姓的日子因天灾人祸不断,无法活命,不得不起义也是事实。”朱至平静的肯定朱元璋的付出,但也指出并不代表付出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是事实,大明的百姓其实很多都苦,苦得最终不得不举起他们的菜刀锄头,向朝廷抗议,也让天下人看到他们的不容易。

朱元璋不吱声了,朝堂的事他既然从来没有要瞒过朱至,朱至能知道这些事没什么出奇的。

“洪武三,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同年,福建泉州陈同反,进攻永安,德化,安溪三县。同年,山东青州孙古朴聚众反,自号黄巾,袭击莒州,杀同知。

“洪武十四年,广州曹真和苏文卿反,福建福安县聚众八千反。

“洪武十五年,广东铲平王叛乱。去岁,洪武十八年,湖广铲平王再次造反。”

朱至细数这些年来的起义之师,听得朱元璋道:“他们反又如何,朝廷不是把他们全都镇压下了吗?”

听听那不耐烦的语气,更多何尝不是因为朱元璋想不出永绝后患的办法。

“建朝初期,农生多艰,朝廷顾及不上,有心人再一挑拨,乱起实属正常。”太子站在朱元璋那一边,明摆着帮朱元璋说话,也提醒朱至切不可言之太过,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朱元璋头上。

朱至是这个意思吗?她只是要把大明朝存在的问题摆在朱元璋面前,让朱元璋直视。不该吗?

朱元璋听着太子的话,重重点点头,对啊,他才刚学着当皇帝?

“所以,咱们是不是应该吸取教训?明明咱们大明朝缺人,很缺人,为什么每回平乱都以尽诛?要数数死在平乱中的人数有多少吗?”朱至当然知道乱是免不了的,但是每回看到平乱后诛杀的人数,朱至只觉得心惊肉跳,那么多的人,留着他们干苦力不好?

大明百废待兴,哪里不需要人?

不想太子却长长一叹道:“我以为你们去过北地,也经历过动乱,该明白有时候很多事也是别无选择。如同当初的白起坑杀三十万赵军。人人说他残暴无情,但对大秦而言,大秦能接纳这三十万的大军?大明缺人不错,但更缺粮。”

一语道破其中的辛酸,太子同朱至道:“你也知道天灾人祸不断,黄河决堤,山崩地裂,河堤年年修,年年依然塌,大明本就家底不丰,你该比谁都清楚。”

朱至岂不明白,立刻道:“所以,咱们本就要养了那么多人,自该让这些人都为我大明所用,为我大明建设出力。”

太子一眼瞟过朱至,朱至道:“爷爷和爹都知道,要不是因为百姓太苦,他们不会卖儿卖女,而今的大明纵然新朝初建不满二十载,可是就这不满二十年的时间,爷爷猜猜,当初分到百姓们手里的田,现在有多少还在百姓手里?”

几乎同一时间,屋里所有的视线都落在朱至身上,提起田地这个话题,和朱元璋要将青.楼之地连根拔起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吗?

每个朝代最后发生的农民起义,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无田无地,无法生存,最后只能揭竿而起?

而在一个家庭中,最先被放弃的人难道不是女人?一但家里出现危机,卖儿卖女,首当其冲的就是女子。青.楼里的那些女子们,有多少是穷苦人家出身的?

别的人对田地的认可有多少就不用说了,朱元璋可是过来人,既然是过来人,他该比谁都更清楚,他家祖上都是农民,可到最后他们家还有田吗?

朱至无声询问,懂的人都懂,也就不再揪着有关无关说事了。

“爷爷有没有想过,让女子也能分田地?”朱至说了那么多看似无关紧要,却是暗有关联的话,就为了这一句铺垫。

朱元璋想都没想的喝斥道:“这怎么能行?”

不料马皇后第一个反驳道:“为什么就不行了?”

此话落下,朱元璋明显被噎着了,缓了半响才开口道:“女人能干什么?”

“是吗?女人不能干什么?那你们在外打仗的时候,一家子是谁撑起来的?你们在前线所着的铠甲,鞋子,还有你们吃的粮食,难道是在你们打完仗之后,得空后种出来的?”马皇后狠狠的刮了朱元璋一眼,提醒朱元璋那些事实。

朱元璋......

还是太子帮忙开口道:“隋唐之前女子是有分田地的,正因如此,从前的女子须服徭役。后怜女子娇弱,这才开始改了规矩,田地只分男人。”

“啊,对啊,这不都是体恤你们女子,不想让你们女子吃苦。”朱元璋终于得了理由,马上理直气壮了。

“呸。不想让我们女子吃苦,没有田地的我们吃的苦还少了?持家种田,这些不苦?纵然再苦,你们依然看不见,否则你能说出为我们女子少吃苦的话?你们说得再冠冕堂皇,也不能抹去你们男人从来不把我们女人当回事的事实。”马皇后是过来人,从前她这心里就挺憋屈的,毕竟跟着朱元璋一道打下天下的人,她的付出和努力是朱元璋无法抹去的,却也是让朱元璋有所忌惮的。

因为这份忌惮,马皇后最后不得不对自己有所约束,让自己少管外头的事,但凡朱元璋不开口,做得不过分,她只须尽她为后的本份。

可就算如此,每每看着朱元璋因为猜忌不断的铲除异己,马皇后的心如刀割。

也是,连对她,朱元璋都存了不能容之心,更何况别人?

马皇后有时候也在想,当初他们遭人猜忌,手中无人也无粮的时候,他们夫妻都能一心熬过去了,怎么如今得了天下,夫妻却渐行渐远了?

说到底,都是朱元璋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世道的问题。

人人都要求女人依附于男人,好像只有这样才会显得他们这些男人有本事。为此,无数人抹去女人在整个天下的付出。最可笑的是,如朱元璋这样以为是为了女人好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