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7节(2 / 2)

大明朝的君臣,君强臣弱,这是朱元璋凭一己之力杀出来的。

朱元璋都不乐意北元进了应天还敢不把他们大明放在眼里,有人反倒迫不及待想求着北元对他们多看几眼?

怎的?北元的人多看他们几眼就能让他们成仙成佛?再不济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切,朝臣们是不是应该牢记一点,他们的俸禄都是谁给的?

被异族欺负太久,久得他们都忘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人,无须再旁人面前低人一等了?

朱元璋就意识到了,纵然他驱除鞑虏,不再让汉人成为最下等的人,可是跪得太久的人,依然控制不住的跪着,面对前来大明议和的北元使臣,他们竟然会从心底里生出畏惧?

这点发现是让朱元璋很不乐意的。

汉人也罢,各族人也好,朱元璋可从来没有分过几等,而是一视同仁,只要入大明境内,守大明之法,不管是什么人,那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并不将人分等,可他不分,有人打从心底里还分是吧。

早朝之上朱元璋一句话都不说,可是下了早朝后,朱元璋就得跟朱雄英叮嘱,“北元的人,好好治治他们,好让大明的臣子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大明今非昔比了。”

所谓今非昔比,那是因为,自宋以来被异族欺负,国家分裂,汉室被欺压,无能反抗的局面已然由朱元璋终结。

就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都已经夺了回来,大明不再是宋,由不得别人到他们的地方指手画脚。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十分凌厉的道:“我大明境内,由不得别人的做主。”

哈哈,朱元璋听着那是相当的高兴,立刻走到朱雄英的面前道:“对,就得这么硬气,若没有这份硬气,岂不是要由着别人轻看我们。”

太子对此也十分认同。朱元璋打下的大明天下,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在有底气的情况下都做不到硬气,由着外人在他们的地盘无视他们,那大明就成了最大的笑话。

“孙儿已经让二叔给二婶传了几句话。想必二婶攒在心中多年的怨气,也会想趁此机会宣泄一二。”朱雄英早就有所准备,此时与朱元璋道来,朱元璋与太子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满意。

“至儿还跟你二叔合计了什么?”朱元璋想起朱至那边急急见完马皇后又出宫见秦王,不甚确定的追问。

这事儿,朱雄英就不太清楚。摇摇头表示不知。

朱元璋就是随口一问,毕竟自来朱至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要瞒着朱雄英的意思,问来纯粹就是好奇朱至又在借秦王算计着北元什么。

第123章 死志

◎王妃◎

朱雄英不知, 朱元璋并无意追问,只叮嘱朱雄英好好治治北元使臣, 朱元璋也就没有别的吩咐。

不过太子却道:“至儿和汤三的婚期。”

是的, 既然常氏点头,马皇后也同意,朱至和汤显的婚期自然得要定下来。

“钦天监已经选了几个日子。”太子接过话, 同时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接过看了看, 最终抬头问起太子,“你看中哪个日子?”

太子顿了半响, 最终道:“至儿的意思宜早不宜迟,儿臣也觉得并无不可。”

“咱们至儿是不是太小了?”朱元璋微拧眉头, 心里担心的何意,想必太子是明白的。

“先成亲,待至儿十八后再圆房。”朱雄英已然接过话,引得朱元璋和太子都侧目以对。

朱元璋先回过头问起太子,“这些事你们都教了?”

太子摇头, 有些事朱元璋是什么时候让人教太子的莫不是自己忘了?

有样学样的太子怎么可能过早跟朱雄英聊起这些成婚才需要知道的事。

立时间两双眼睛瞅着朱雄英, 无一不在无声询问, 朱雄英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这一刻朱雄英才意识到,好像一小心他把自己卖了?

面对两双目不转睛盯着他的眼睛, 不知怎么的, 朱雄英不由打了一个寒颤,本能想要后退。

“谁教坏的你?”朱元璋等不到答案, 行, 他自己问。

朱雄英突然意识到, 啊, 一个不小心他把自己坑了对吧?

犹豫着该怎么答时, 太子半眯起眼睛问:“至儿?”

朱元璋!!!

儿子在说什么,他是在说笑吗?

结果让朱元璋更意外的是,朱雄英顿了半响却是点了点头,再点头。

朱元璋!!!

“至儿怎么说的?”终是太子稳住,继续提出问题,既然都把话说出口了,没有道理不继续说道说道。

对此,朱雄英犹豫的。毕竟好些话难以启齿。

“你有什么可怕的?这些事早晚你都要知道,不然将来你什么都不懂,你怎么......”可怜的朱元璋一看朱雄英不知如何启齿的反应,才意识到好像真没办法细说,他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换一个方式?

求救的眼神落在太子身上,朱元璋当初也没有跟太子细聊这个话题,而是让别人去聊的。眼下,不如让太子私下和朱雄英聊?

太子反而相对落落大方,与朱雄英道:“圣人有云,色之,食之,性也。没有什么不好启齿的。你莫被那些断章取义的人教得固步自封,却连人性都丢尽的人,我可不希望教出这样的傻儿子。至儿是让孙商枝跟你说的,还是何柳?”

要不说太子其实才是最了解朱至的那个人呢,听听太子的话,太子是马上猜到朱至对有些事也是一知半解,真要是想给朱雄英教授这些知识,肯定得请专业人士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