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31节(2 / 2)

朱元璋没想到太子会把皮球再一次踢回给自己。但凡要是朱元璋想好了怎么罚朱至和朱雄英,他还要把太子专门叫过来?

这会儿的朱元璋突然觉得太子非常不贴心了,怎么就没能体会到他这个老父亲纠结而复杂的心情呢?

可怜的太子,收获朱元璋突然变得伤心的眼神。

“要不然罚他们给您端茶倒水一天?不能假于他人之手。”此刻的太子似乎终于才反应过来,试探的说出他能想到的算是不错的主意。朱元璋觉得如何?

“端茶倒水吗?这样不太好吧?”朱至拧起眉头显得为难。朱雄英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何也想不到亲爹会想出这么一个折腾人的办法。

可是朱元璋可就十分乐意了,拍着腿道:“就这么定了,你们两个轮着来。今天时候不早了,从明天开始,你们谁先来?”

伺候人的事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好的,是以朱元璋觉得该好好的磨砺磨砺这两人。

“至儿。”朱雄英把朱至推了出来,以为还是朱至先来。

朱至倒也无所谓,毕竟迟早都得做的事儿,不就是给朱元璋端个茶倒个水吗。刚刚她要不是显得为难点,哪能让朱元璋这么快答应下来。

当然这时候朱至也不能表现出任何高兴的神色,反而鼓起嘴,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我来就我来呗。”

“孙运。好好的教教太孙和安和郡主怎么伺候朕。”朱元璋是想好好的磨砺孙子孙女的,所以必须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喜好和一切习惯。明天,他可不希望是朱至给他磨砺。

一旁的孙公公突然被点了名,乖乖的应着一声是。

“还不快去?”太子一看朱元璋兴致勃勃的准备好好的对付朱至和朱雄英,再一看兄妹二人竟然还跪着不动,那可怎么行?立刻催促他们两人麻利着点,别在这儿发呆了。

朱至和朱雄英赶紧向朱元璋告退,不二话,立刻跟孙公公好好的记下朱元璋的一切喜好和习惯。

别管朱至和朱雄英是不是愿意受罚,孙公公说起朱元璋的喜好时,两人都拿着小本本记了起来,就这样的态度,谁看了不得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

孙公公有些拿不准朱元璋是不是说着玩的,可一看朱至和朱雄英这耐心听讲的样子,哪里还敢有半分松懈,只能像教着徒弟一般的教着眼前这两位。

等到第二日,朱至一早出现在朱元璋的寝殿,给朱元璋端茶倒水,送奏折,一波干下来,没有抬头的朱元璋顺口说了一句,“安和郡主还没来吗?”

“皇上,郡主就在您眼前呢。”孙公公其实不太确定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注意到朱至,毕竟孙公公跟在朱至的身边,看着朱至按照昨天他教的一系列事,一一的安排好了朱元璋的事儿。

就这一系列的操作,孙公公看在眼里,都想跟朱至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

要不说是天资聪明的人呢,看这学习的速度,哪里是他们这些卑贱的人比得上的。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十分满意,完全没有因此而觉不适。

朱元璋是个勤奋的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喜欢别人打扰他做事。

虽然昨天说好了让朱至过来给他端茶倒水,朱元璋觉得小孩子家家的,谁还没点偷懒的心理呢,尤其还是让人过来做他从未做过的事。结果朱至竟然没有因为他看不见就偷懒。

听着孙公公的话,朱元璋第一时间抬起头看向一旁的朱至。

朱至一身水绿色的宫装,看起来活泼青春,让人眼前一亮。朱元璋的心情在看到朱至时,不由变得大好。

“我还以为你得偷个懒呢。”朱元璋侧过身,并不避讳自己的猜测。

“看您说的,我哪是这样的人呢,您起来上早朝的时候我就来了。”朱至既然是要受罚,罚不罚的另说,让朱元璋高兴必须的。

朱元璋打量朱至一番,瞧着朱至浑身上下没有半分不情愿的样子,朱元璋不得不问问了,“我是不是又不小心找你的道了?”

对此朱至马上回了一句,“那得看爷爷您想怎么罚我?”

嘶了一声,朱元璋还是觉得自己肯定又找了朱至的道了,“昨天还满脸不乐意的,今天倒是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半点不逊色于孙运。”

“看爷爷说的,您罚我,我当然不乐意,可是您既然罚了我来好好的伺候您,还让我跟着孙公公学了又学。我要是不学好着点,那您岂不是更得不高兴。到时候您不得罚了我更狠。那我肯定得一开始就把您哄得高高兴兴的才行。”朱至从这利害关系给朱元璋好好分析分析,就问问朱元璋,她说的在不在理。

“你总有千种万种的理由,我是说不过你,也没这闲工夫跟你唠叨。”朱元璋能是闲的没事干的人吗?国家大事堆积成山,一件件的解决,一件件的理清楚是不可能的,从中挑出几样紧急的事情来,先解决了燃眉之急的事。

就这样,朱元璋每日也得忙得不可开交。

“满朝的文武大臣那么多,您就让他们帮忙着处理就是。”朱至哪里会没有注意到,桌上摆放得满满一桌子的奏折,这都是朱元璋每天须得批阅完成的奏折。

“这都是他们已经挑拣过送到我跟前来的,否则你以为天底下那么多事,要是每个人送到我面前的奏折我都看个遍,我纵然是不吃不喝也做不到的。”朱元璋纵然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毕竟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就算朱元璋再不想把权力放出去,也不得不放出去。

朱至张大了嘴巴道:“所以除非是昏君,干脆利落的不管朝事,只一味的享乐,否则这皇帝真不是什么好差事。”

朱元璋轻笑出声来,“可是人人都觉得皇帝至高无上,当着皇帝挺好的。来,给我念奏折,你这些年出去了,很久没有给我念奏折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显得有些怨念,毕竟当了皇帝之后,被朱至和朱雄英兄妹两人哄着陪着那么多年,突然两个人离得自己远远的,没人闹腾了,朱元璋还是有些寂寞的。

虽然太子想把朱允熥送过来,可是朱允熥到了跟前,既没有朱至和朱雄英的伶俐,也不像他们胆大活泼,就算都是孙子,朱元璋也毫不掩饰的嫌弃。

最后太子也是没办法了,只能乖乖的把儿子带回去,绝口不提再把儿子送到朱元璋跟前。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至,别管他再怎么生气,再怎么骂人,朱至都记得他是当爷爷的。就算在国家大事上两人有分歧,吵完之后朱元璋还会记得哄朱元璋高兴。

看看这一天忙里忙外没有让朱元璋感到任何不适,若不是真正的用心,又怎么可能做得到。

“这也是日常孙公公要做的事儿?”朱至就是明知故问,她还能不知道每日孙公公忙的是什么事。这奏折就算孙公公有心念,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又怎么念得了。

“又来讨打是不是?”朱元璋说这话,扬起手作势要打朱至了,朱至连连与朱元璋赔个不是,“爷爷我错了,是我说错话。我给您念奏折,我给您马上念奏折。”

说那就得干,随手拿起一份奏折,清了清嗓子,朱至一眼略过,感慨无比的道:“这才几天,他们写奏折可比以前简单明了得多了。其实爷爷就是不听劝,朝廷命官要来是干什么的?就是让他们总结事情向您禀告的。像这些奏折能一句话向您禀明的,就让他们用一句话就好,干嘛还得让你劳心伤神的读完整份奏折。”

越说朱至越没能忍住摇头叹息,以为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也算找罪受。

不意外又收获朱元璋一记警告的眼神。朱至哪里再敢多言,立刻拿出读书的毅力,就给朱元璋读起奏折来。

朱元璋觉得,确实,听着朱至读奏折,还能三不五时的听着朱至点评,甚至还能从朱至的嘴里听到解决事情的办法,这一天下来,朱元璋觉得处理奏折都要快上许多。

这样一来就别说是伺候朱元璋了,旁边的孙公公更是体贴入微的给朱至端茶倒水,只让朱至专心给朱元璋念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