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13节(2 / 2)

“少,少得可怜。”朱至对此那叫一个惋惜,巴巴瞅着泰定帝,十分委屈。

泰定帝本来受惊的心在看到朱至这般模样,忍俊不禁,朱至这会儿再次为之难受了,“怎么有一种没人可用的感觉。”

不,这并不是朱至一人的感觉,也是泰定帝的感觉。

泰定帝拧了眉头,“人很多,真正的人才太少。”

是的,庸才那是真不少,却没有真正可用的人才,这才是最让人心酸的。

“我就不服了。”是的,朱至不服,竟然没有济世之才。

“我觉得可以了。”泰定帝的视线落在朱至身上,眼神中的满意藏都藏不住。

朱至想说泰定帝怎么能说出可以二字?他可别忘了人才是国本,无人可用,那是何等尴尬的局面。

于朱至而言,没有人能用,那简直就相当于没了手。没手怎么办事?那不是坑吗?

“你就是大明的人才,济世之才。”泰定帝一看朱至没有反应过来,点破说明。

被夸得措不及防的朱至张大嘴望向泰定帝,泰定帝已然道:“你莫不是把自己忘了?”

朱至赶紧道:“那倒不至于,我就是觉得,我应该也就勉强算是不错,可是还是差得远了,该给咱们大明多挑几个真正能干实事的人,难道不是更好?”

“人不能太贪心。”泰定帝如是道来。

“算了。既然爹都不在意,那我就更不说什么了。这人就这么几个,勉强算是长了脑子,也算正直敢言,要说状元之才,那是没有,殿试,爹还要召开吗?”朱至挥手,就不郁闷了吧,反正郁闷也没有什么用。

对此,泰定帝的回答是,“无状元之才,把人推到状元之位,大可不必。就此公榜。”

如此,便是不会再召开殿试的意思。

但是,这一届科举竟然只得了十人,十人!

当看到上面写下的十人名单时,多少人为之震撼,更觉得不可思议。

朱至想啊,人太少,榜太空了实在不怎么好看,那怎么着,把他们的文章抄录下来,就帖在榜前,且让天下人看看,为什么这些人能够被取为进士。

因而,震惊过后的众人也就开始细读文章了,毕竟,这一回考试题目是大明之弊,那就是让天下学子陈大明之弊,若是有人能够给出解决的办法,自是上佳。

可惜,能够陈明大明弊端的人不过才这十人,写出解决办法的却是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朱至会说,十人里头并无状元之才。

原本看到朱至出的题,好些人觉得,或许朝廷只是一时兴起才想出这样的题目,要说朝廷果真有直视弊端,解决弊端的态度,却也是让人拿不准。

然而文章张贴出来后,不少人看着上面的内容,大抵心里有了数,知晓朝廷确实有拨乱反正之心。待各地传出不少大明有意重分田地的消息时,免不得有人察觉,是不是朝廷确实要弄出什么大动静?

可惜,没有人敢在朝堂之上问起此事,乡间传闻,纵然不知因何而起,一但放到明面上来说,假的可能就变成真的了。

与之而来,江西也传回消息,江西叛乱得以平息。

小小动乱,竟然拖了这许久才平定,对此,朝中不少人颇有微词。闻言,泰定帝将何容送回的奏折丢到那些人面前,“看看,好好看看上面的内容。”

泰定帝的态度,让本来想参领兵之将,包括何容的人,都不得不把话咽回去,先看何容说了什么。

何容在奏折中写清楚平乱经过,包括乱起之因。

江西内官商勾结,强抢民田,重徭剥削百姓,引起众怒,最后官商决定,一致扣境内百姓犯上作乱之名,以诛之。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所谓作乱,是当大明军兵到后,江西内有人故意透出消息让江西境内百姓知道,朝廷军队信了江西官员上奏,前来诛灭他们这些胆敢犯上作乱者。

听闻如此消息,百姓能坐以待毙吗?

既然反是死,不反也是死,那他们非要争一争不可。

最后,才是真正的反。

看清始末,何容将勾结的官商之名清清楚楚写在奏折上,生怕谁看不清。好些人心头直颤。

至于后面何容写出如何平定内乱,安抚百姓,甚至诛杀江西境内的官员,无端让人发寒。

“现在你还想跟朕说什么?朕都听着。”泰定帝等着告状的人把上面的内容看清后,这才张口,那一位连忙告罪道:“臣失言。”

泰定帝不善问:“只是失言?作为朝中重臣,你不是第一日为官,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心里有数。不过是因尔等容不得前线反复罢了。你们以为区区叛乱就该在短短数日平息,而不该一拖再拖。你既认为事情如此简单,为何不一开始自荐前往,为朕分忧?”

对喽,真是那么容易办的事,怎么是前无人自荐?

相反,一个个反而急于把何容推出去?

“既无为朕分忧之后,何以事成之后,不问百姓,不问前方诸卿安好与否,只急于问罪。是该尔等问罪的吗?朕竟然不知,乱得以平,反而无功而有过?”泰定帝确实很是火大。

怎么着,兢兢业业干活的人有错,他们这些旁观者,甚至可以说是煽风点火的人,反而可以居高临下评价在前方费心平乱的人是对是错了?

“陛下,臣知罪,臣知罪。”战战兢兢跪下赔不是的人也是吓得不轻,他没有想到不过一句问话,竟引得泰定帝勃然大怒。

“既知罪,贬出京,你该到地方去看看,以后再告诉朕,你们既对前线诸事不了解,自不该指手画脚,动不动就要问罪。”泰定帝必须要杀一杀如此风气,这样不正常的风气,怎么能够长存于朝堂之上,当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陛下。”京官挺好的,好些人千辛万苦才能回能京城,谁承想就因为不得体的几句话,这竟然就要被贬。

“拖下去。”泰定帝下令,面容冷峻,语气果决,摆明了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外头的守卫可不是吃干饭的,虽然自泰定帝登基以来,对臣子不论有多少不满,都没有让他们拖过人。可是这样的事在朱元璋手里他们常干。

相比之下,泰定帝吩咐拖人罢了,朱元璋那是干脆一言不合即打人的,打完再贬。

所以,泰定帝已然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