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225 章(2 / 2)

医汉 春溪笛晓 7458 字 27天前

《论语》里头时常能见到孔子对子路的各种教诲。

比如最广为人知的“由,诲汝知之乎”。

再比如子路听到孔子夸别的学生,不服气地问孔子如果要去打仗会带谁去,孔子笑呵呵地表示“肯定不会带那种‘暴虎冯河’的家伙”。

这暴虎冯河,意思是赤手空拳敢去打老虎、没舟没船敢直接过河!

孔子就是在敲打子路做事别太莽。

唉,可惜人的性格摆在那里,该来的还是会来。

他这个老师终究还是送走了自己操心最多的学生。

霍善起床和李长生讲起自己有新朋友来访的时候,李长生还没太在意,皇帝他们都接待过几个了,还怕什么客人?

结果霍善说是孔丘。

李长生:?

你怎么把对头家的祖师爷都邀请来了。

先秦诸子要是究其源头,其

实也算是同根同源。毕竟在那个时代能读书的人,大多都是贵族起家,他们注意到社会陷入动荡之中,所以想凭借自身所学去澄清世道。

他们那时候学的无非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著作并非独属于儒家,而是所有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都会接触这类课程——顶多是拿到手的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内容无疑是相近的。

所以在他们的著作之中,有许多思想和言论其实是共通的。

只是百家诸子所追求的“道”不同而已。

既然是医馆的患者,那就一视同仁便好。

霍善给李长生塞了一袋自己开出来的海鲜福袋,里面是一袋子黑黢黢的海参!

李长生:?????

霍善表示李时珍说孔丘是鲁国人,想来很喜欢吃鲁菜吧。他们明代很流行两道鲁菜,葱烧海参和糟溜鱼片,可以请孔丘尝尝!

这不,他开了好几个海鲜福袋,可算找到这长得怪里怪气的海参了。

海鲜在长相方面都这么自由自在的吗?

李长生觉得既然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拿他们的家乡菜招呼一下也不为过。

不过,孔丘会喜欢吃两千多年后的家乡菜吗?

李长生欲言又止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着海参去庖屋研究怎么做葱烧海参去了。

霍善没心没肺地溜达到中庭,先去看看自己的萝卜长得咋样,什么时候才可以水灵到拿来炖大鹅。

他挨个摸过园圃里的大白萝卜,悉心叮嘱它们好好成长,才跑去寻孔丘说话。

那可是传说中的孔子,霍善自诩墨家大弟子,觉得自己要代表他们汉墨去和孔丘这位儒家祖师爷多多交流。

孔丘已经从李时珍那里得知最后一统天下的是大秦,而继承大秦意志的则是大汉。

不管是秦还是汉,都定都于关中。

那是孔丘从未踏足的地方,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地里从来都没有秦国,他认为秦属于西夷之地,根本没有他所追寻的“道”的生存土壤。

眼前是一个孔丘完全陌生的时代。

孔丘长长地叹了口气。

霍善就是在孔丘叹气的时候过来的。

他屁颠屁颠跑到孔丘面前找人家聊起天来。

主要跟孔丘聊起他家“私淑门生”孟子舌战群雄的事。

所谓的私淑门生,指的是孟子曾表示“很遗憾我没机会给孔子当学生,在我心里孔子就是我的老师”。

这种隔空拜师的说法到了李时珍所在的明朝被推而广之,有些无耻之徒巴结朝中前辈时一见面就执弟子礼,效仿孟子说自己是对方的“私淑门生”。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行为和张口就认爹没什么区别!

当然,孟子肯定不知道后面会有无耻之徒扯他的话当虎皮。

孟子只是挥舞着孔门大旗逮谁骂谁、力战百家罢了。

你们孔门弟子这么武德充沛,也不知到底像谁!

孔丘:“……”

孔门祖师爷不说话,孔门祖师爷表示自己是以理服人的正经学者。

霍善给孔丘讲起孟子的拉踩行为——

杨朱讲究“为我”,别人说如果拔他一根腿毛可以造福天下,问他愿不愿意拔,他居然不愿意!太极端了,谁能做到一毛不拔一毛不取?

墨子讲究“兼爱”,就算只要能造福天下就算累到秃头(摩顶放踵)他们都愿意去做。这同样太极端了,谁能真心实意甘愿为天下秃头!

还是我们儒家好,我们讲究“执中”,中中间间好,中中间间大家都能做到,中中间间不走极端才是最妙的!

孔丘:“……”

孔丘伸手摸摸霍善的圆脑壳,语重心长地说道:“他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能不秃头,还是不秃头的好。何况摩顶放踵的意思真的不是秃头……这谁教你的?”

霍善立刻转头看向旁边的李时珍。

李时珍一脸心虚地转开眼,不敢吱声。

我一科举落榜生,解释起经义来自由奔放一点不是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