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46节(2 / 2)

“君子满朝……”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不得不叹息一声。

毕竟连大唐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竟是都有赖于武则天时期选拔的贤相人才……

这可真是叫他越来越心绪复杂。

【此外,武则天在同李治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

【这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

【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由此更是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秦王宫。

嬴政听到那《氏族志》,《姓氏录》等,直接又是拿起了笔——

看桌案之上,他亲自记录的内容,已然更多起来。

笔尖点了又点,这个那个,这些还有这些等等……可真是为他不断打开了新的思路。

嗯,不错,当真是不错。

嬴政不禁满意点头。

快,天幕再继续多说下去。

第81章功绩影响 猪猪:诸胡聚钱,流下羡慕的……

【之前说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形成酷吏政治。】

【但其所作所为等,也并非没有达到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的影响及作用。】

【如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一“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更是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反之则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另外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

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也非常的赏识,并且不拘一格,能对这些人——加以重用。】

【而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更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就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这些话倒是不偏不倚,足以看出武则天在这上面的功绩和作为。】

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那“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等等……李世民又是不知如何去说。

排除其他种种因素,难道这武氏当真是不行?

可如此听着天幕之言,又如何让他确切说出否定的言论。

但也就是因为如此,才让李世民心中愈发复杂难言。

这心中焦灼之意也更甚,而究竟为何会焦灼……

李世民不禁一声叹息出来。

而后他转头看向长孙皇后,又看向对方怀里的李治,之后再看向李承乾和李泰,真是越看心思越烦乱和纠结。

又不禁暗自埋怨道,天幕啊天幕,你可真是给朕找了不少忧思烦扰出来。

【再说武则天承袭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之举——】

【对于纳谏的重要性,武则天可是有着深刻的理解。】

【其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曾上表“广言路”,“杜谗口”之言,并还占了重要地位。】

【到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三月,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一武则天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百姓上书言事。

也因此,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也尽量去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

【于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

【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并且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又是整顿吏治,又是广开言路……

这武则天所作所为,简直让人有种承“太宗遗风”的感觉。

并且也真是做的不错,有效果也有功绩出来。

能做到这份上的皇帝又有几个,更何况还是一个女子……

哎,还是一个女子?

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