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83节(2 / 2)

卫青立即摇头笑起来:“那你就从现在多注意身体,陛下也为你召集了许多名医,再把那强身健体的操多做做。"

霍去病:"……"

他是做来着,但别以为他不知道,每次做,舅舅都笑得厉害!卫青:“那你还做不做?”

霍去病:“做……”

【《燕歌行》能被评为边塞诗第一,不无道理。

毕竟全诗对边塞军中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军中矛盾,边策弊端,以及人民苦难等,其主旨深刻且含蓄,风格悲壮且沉雄,气势也是很磅礴,看得出来诗人高适的笔力甚为矫健。】

【第一次出塞回来,高适参加了科举,哦,更确切说,应该是试着参加了科举考试,当然就不出意料的失败了。】

【于是就又有了高适的第二次出塞,一开始是在国内四处闲逛云游,而这时候,高适便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个人一起玩的很开心,而游玩回来之后的高适,就被人举荐做了个县官,不过这县官,高适做的并不开心,于是写下了《封丘作》——其中两句就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之前高适不是只在国内游玩吗,他的第二次出塞,其实就是游玩回来的当官期间。

简单说就是因公出差,具体说就是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因为当官当的不开心,加上官场也不好混,另外高适也不愿意阿谀奉承,不愿意去压迫百姓,所以高适便辞了官,然后他再次写下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秦朝咸阳城。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好啊!这句话当真是不错!"简直冲面而来一股豪迈豁达的胸怀之气!

吕雉也不禁停下脚步细听这首诗,尤其是那最后一句。

r>

而且据她观察,自从政令下来,颇为意动的可不止一两个……所以何愁前路无知己,她必然是能够找到顺利向前的出路口,甚至已经近在眼前。

【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情怀。

其诗作语言质朴,格调豪迈,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不过《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就主要表达了高适十年漂泊生涯的现状,连酒钱都掏不起了。】

【所以后面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适开始追随到哥舒翰的帐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里待了三年,相信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然后写下了《塞下曲》,主要表达对出人头地的美好寄托。】

【而后这一不小心,高适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没什么大成就,不过先前说了,对于高适而言,安史之乱就是他的转折点,所以在高适五十多岁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了,也改变了高适余下的一生。】

【之后安史之乱结束,高适也当上了四川的节度使。】【时逢国家不幸,对于高适来说,安史之乱是他仕途的转折点,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宁愿不在官场上随波逐流,不愿意压迫百姓,于是辞官的人,在见证安史之乱的发生后,哪怕从平民逆袭到节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怅惘吧,不过高适一直到六十二岁去世,职位几经变动,但也算是朝廷栋梁。

直到他去世,还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相比于其他大多数诗人的仕途和命运而言,也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幸运了。】

【是的,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虽然同样是边塞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于高适而言,其命运就有些不幸了。】

第105章 留言板

汉朝未央宫。

刘彻身前桌案上也已经摆上了最新制作出来的纸张,除此之外,还有自资料库出现之后,最新发现制作出来的轻巧之物,还有桌案之前,许多更大件的东西,新制作出来的一些物件等,也都逐一被送到了刘彻面前。

以及还有更多正在制作,或是没制作出来的东西。亦或是正在进行,还未见真正效果的政令和实施。

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以及新颁布政令下去的反应和影响,都让刘彻不禁心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来。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奇迹。

也不知后世在记录这一段历史时,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场面。但至少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巨大变革,将会是从他这里震撼开始。是对比原来史书中更深刻和不可抹灭的记载。

所以一想到这里,哪怕是发生在千年后,刘彻也不由得一阵心情澎湃,同时也是思绪万千。也因此,他现在这心中真可谓是豪情万丈,动力十足。

再听那高适的《燕歌行》,尤其是最后一句,刘彻敲敲桌案,不禁心想,既然这“唐诗宋词”好多都是必背篇目,其中还可引经据典,缅怀先人……那岂不就是另一种更长久的流传于世,甚至还是被广为人知的一种方式?

连李广的名字都能出现在这样一首千古名篇之中……还有最开始的时候,天幕也说过有关于那秦始皇的诗篇,就是那位诗仙李白所作……刘彻记得清清楚楚,到现在都没忘。

也不知道有没有关于他的诗词文章……

想到此,刘彻就不禁啧了一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不就是这前无古人的开创之事吗?!当谁做不到一样。

自现在起,他也将会开创另一种别开生面的局面!到时候有关于他的诗作,那还不多多的?刘彻轻哼一声,绝不承认自己是有些发酸的。就算有,那也是“有些”而已。所以现在……咳,他还是要好好听听这唐朝诗作的发展魅力。

接下来要讲哪位?

【就是我们之前也提到过的——作为同样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

【这位诗人和高适写的边塞诗风格,就可谓是大大的不同了。】>【如果说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擅长讲故事,那王昌龄的边塞诗作,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高适三次出塞,王昌龄这一生,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在别人基本上都在忙碌考科举的时候,王昌龄选择了去嵩山当道士。】

【不过当了几年,王昌龄就又跑去了塞外,在边塞那些时日,他当道士时被压抑的天性,一下子就释放了出来,写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边塞诗篇,比如《从军行(其四)》,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写的组诗作品,都反应了复杂的边塞生活,而这第四首诗,则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等,才只有短短四句,可却能品味出很多内容和意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