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91节(2 / 2)

【关于晚唐的诗歌发展,我们就讲到这里。】

【毕竟在这之后,也确实是没多少好讲的了——唐诗宋词,接下来,是逐渐发展演变的宋词天下。】

【不过诗歌是一种体裁,宋词也是一种体裁,这一种体裁的衰落,另一种体裁的兴起,总少不了人的参与,另外先前我们也讲过,宋词是怎么起来的,但挂个“宋”的名号,可不代表“词”就是自宋朝才发展起来的。】

【所以这唐朝的文人,也有参与到其中哦,另外词的出现,之前也提过,更是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不兴盛罢了。】

【比如李白就也写过几首词——如《忆秦娥·箫声咽》,对比李白的诗,确实是不怎么出名。】【但白居易写过的一首词,倒是很出名,就是这首《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不过“词”发展到晚唐五代时期,才是真正的崛起,而且这时候还诞生了第一部 文人词集-即《花间集》。】

【而这其中,对后人写词影响很多,并且还鼎鼎有名的代表人物,可也是一位唐朝诗人。】从唐诗到宋词。

从唐朝到宋朝……

大唐之下的众人心情复杂。

当然宋朝之下的宋人也不见得心情多美妙,毕竟他们可还记得之前天幕说起宋朝时的光景。丢人啊。

不过观先前,很多科目的发展,在他们宋朝这里,可是有很多可说的。也不知道这宋词上面的发展,会不会帮他们再次扳回来一局?

第109章 抬格调

【这位对于振兴词坛有着推动作用的诗人,就是和李商隐齐名的,并称为"“温李”的温庭筠,他是诗人,也是词人。】

"温庭筠?是诗人也是词人?"

唐朝众人不由得摩拳擦了擦掌。

听见没,他们唐朝也有词人,而且还是对振兴词坛有着重要影响的词人!

【温庭筠诗词兼工,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不仅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而且还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除此之外,温庭筠的诗不仅和李商隐齐名,连仕途的发展都能和李商隐一较高低。】

【大概这就是唐朝诗人共同的命运吧,要是仕途上没点儿什么坎坷经历,其诗作就好像拿不出手一样。】

【温庭筠的仕途命运也是一波三折,一路坎坷。】

【比如他也喜欢去风月场所,也喜欢游历,结果好巧不巧,游历到淮上的时候,当地有个叫姚勖的官员非常看好他,还给了温庭筠一笔钱,让温庭筠好好收起来,可温庭筠转眼就拿着这笔钱去逛了青楼.……】

【于是最后姚勖把温庭筠打了一顿,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被传出去后,温庭筠的名声一下子臭了。】

原本是准备去外地游历的温庭筠:"……"

要不是因为现在想要为这开启资料库权限功能贡献一份力,他没准儿真会去淮上这个地方。初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名字时,温庭筠还很有些激动。

因为这意味着在这场逐渐声势浩大的“请旨”活动中,他可更有分量的站出来,但现在听到这里……

温庭筠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尖,心想此后做什么事情,他还是多掂量一些吧。否则这要是现在去亮出身份来,岂不是多招人嘲笑吗?不过这往后所发生的事情,他可真要好好听一听才是。

【之后温庭筠又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即唐文宗的儿子交往,主要是陪太子游玩,但结果也没过多久,就有人弹劾太子李永只知道游玩,甚至建议唐文宗废黜其太子之位,这就是当时的“宴游败度”事件。】

【大致就是说身为储君只知道吃喝玩乐,实属败坏法度,而当时陪同太子李永玩乐的就是温庭筠。】

【虽然最后李永还是保住了太子之位,但从此却被禁

止随意出行,于是没多久就病死了。】【至于温庭筠,卷入了这样的事件当中,可想而知走考科举这条路,怕是更不顺了。】

【哪怕温庭筠先前在京兆府考试中得了第二名,以这个名字再考中进士算是十掌九稳的,但最后温庭筠也没去考试,就连第二年的京兆府考试,温庭筠也是没有去。】

【有关于温庭筠没去参加考试的原因,就是猜测他因为太子的事情而得罪了唐文宗,所以最后才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无法去参加考试,不过一时事,一时毕,再过八年,又是一条好汉,于是八年之后,温庭筠打算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然后……也还是落榜了。】

"咳!"

温庭筠真是一口气提起来,结果又给瞬间憋屈回去了!怎么会这样?【其实要说起来,可能还要从温庭筠身上找点原因。】

【温庭筠的性格是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遂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令狐绚吗?就是令狐楚的儿子,他后来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因当时的皇帝——即在唐文宗和唐武宗之后继位的皇帝唐宣宗,对方很是喜欢词文化,所以令狐绚就找来温庭筠给他代笔,以迎合皇帝的喜好。】

【这种事情毕竟见不得光,所以令狐绚自然就嘱咐温庭筠不要说出去。】

【可结果温庭筠转头就给说出去了,而且不仅是说了出去,还逢人就讥讽令狐绚不学无术,是“中书堂内坐将军”。】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温庭筠还真是好讥讽权贵。倒也是胆子大。

而且只听到这里,就可想而知结果不会如何。不过依照天幕的意思,难道这温庭筠落榜,还和这件事有关?

【令狐绚当然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背地里跟皇帝说,温庭筠有才但是人品不行,实属不是进士之才,不应该入朝为官,于是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考试,温庭筠自然是都没考中进士。】

【但他屡次考不中进士,倒是帮起了别人。】

"嗯?"

赢政皱了皱眉,帮别人?

帮别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要去……作弊?怎么科举还能——>【说起这个,再结合我们之前提过的几位诗人参加科举考试,以及考中名次的结果来看,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科举考试制度在唐朝的发展,一直都是采用不糊名的考试制度,所以这样的考试形式,就很容易让人从中作梗,暗箱操作。】

【一直到北宋时期,科举糊名制度才被正式确立,得以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得到晋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