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65节(2 / 2)

成为了胤禛的新爱物。

气得她皱眉,连说不带爷这样的。早知如此,妾身就该好生珍藏起来,让你连个影子都瞧不见。

胤禛抬手刮了刮她鼻子:“好歹亲夫妻,哪有你这么小气的?想爷因为你们娘几个,可是连皇阿玛赐的侧福晋都给拒了。”

“已故湖广总督年遐龄的女儿,四川巡抚年羹尧之妹啊,要知道其兄年羹尧这几年也算简在帝心,屡被重用,正经的封疆大吏。”

他的妹子,就算丑如夜叉,在急需要扩张势力的大志皇子眼里也能被美化成西施。

指給谁,都得被乐颠颠的收入怀中。

也就是他!

呵呵。

乌拉那拉氏冷笑,说你那是不想要吗?那是一者听说那年氏一则做过三胞胎的备选,心里多少有些膈应。二是为了降低皇阿玛的防备吧?

毕竟重感情,一心想着好生培养现有的几个子女。连送上门的封疆大吏之妹都不要,只踏踏实实过日子,兢兢业业办差事,时不时地往宫中孝敬皇阿玛。

怎么瞧,怎么跟野心二字扯不上关系!

实际上,但是因为他根本不缺军方势力,瞧不上那年羹尧。觉得那人太善于钻营,功利心也重。

前头有人诈称自己是和硕诚亲王手下,四处勒索官员。

作为雍亲王府所属佐领的年羹尧非但没有将这事儿禀告给胤禛这个主子王爷,还真掏了银子。一直到那骗子被戳穿,寻根溯源之下,才知道他竟然也在受骗之列。

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雍亲王大怒,写信狠狠地斥责了他一番。

啧,那个措辞严厉程度,乌拉那拉氏都不忍卒想。

被拆穿的胤禛脸上一赧,直接伸手将人揽在怀里:“有些事情,福晋心知肚明就好,何苦非要说出来呢?”

乌拉那拉氏给了他个偌大的白眼:“谁让爷不但截胡我礼物,还试图让妾身领这莫须有的情?自打姨父做了这九门提督,姨母与各家来往时少之又少。妾身整整盼了一年,才碰到这么个专门送给妾身的礼物。结果还没捂热,竟遇见了强盗!”

再度被指责的雍亲王无奈,只得趁着这难得的浮生半日闲,亲自执笔给自家福晋好生画了两副头面,还有配套的衣裳。

为雍亲王夫妇和谐,恩爱情浓的传说又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康熙都隐隐担忧,生怕孙子随爷爷。

好在老四是个靠谱的,就算是爱重嫡妻,也不会因情废事,耽搁了为爱新觉罗家开枝散、绵延子嗣。

六月里头,他后院的武氏跟耿氏就先后有妊。平静许久的雍亲王府,又将迎来新生。

次年,两人先后生下小阿哥。

三嫡三庶整整六个儿子的雍亲王不说将兄弟们都远远落在后面,这子嗣数量也颇多了。更主要的是,人家府上的孩子生一个,活一个。

连当初宋氏那病病殃殃的小格格都顺利活了下来,眼看着到了婚嫁之龄。

光是这一条,四福晋乌拉那拉氏就堪称诸皇子福晋中最贤。

不像隔壁的某位阿哥福晋,自己不生,还拦着旁人。以至于好好的阿哥爷,大婚至今膝下竟只有那么一根独苗苗。

就差被指名道姓的八福晋郭络罗氏:!!!

天地良心,前些年刚刚成婚的时候。她确实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早早把爷身边的人事宫女都给打发了。后头也没少对宫中赐人推三阻四,以至于一度风评不佳。

可自打她年岁大了,生育几率渺茫之后。她可就不在这方面拘束着他们家爷了,甚至还对此多有鼓励。就盼着他勤耕耘些,多生养几个孩子。

结果,频频耕种,不见收成,她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也许是淑宁暗示成功,也许是胤禛也摸透了自家皇阿玛的心思。只适当表现,并不过分强求。横竖自从万寿万福图之后,雍亲王又重新回归到兢兢业业的差事中。

没办法,巡幸塞外归来之后,他那老搭档庄亲王就得了风寒。来势汹汹的,瞧着颇为严重。庄亲王伯母不顾他的反对,以王伯终究老迈再不堪如此重负为由,直接请皇上免了他这个户部尚书。

这么些年来,康熙与博果铎也是君臣相得。

闻听他这一病,还亲自过府瞧了两回。嘱咐他安心养病,户部杂事暂时交给老四跟十三便可。

嗯,是的。

他这一病,还给赋闲在家许久的胤祥病出了个差事来。

于是,四阿哥不但得一个人扛起所有,还得教导他十三弟。好在十三打小就聪慧,最会举一反三。上手极快,短短不到半月,就能反过来帮着他好四哥处理不少事。

就在哥俩联手,渐入佳境的时候。前头被派往广东平粜的赵申乔回来了,被任命为新的户部尚书。又要抽空探望老搭档,还得跟新搭档好生磨合的胤禛立即又重新忙了起来。

等庄亲王缠绵病榻两月有余,终于康复后,却已经回不到他熟悉且为之奋斗了许多年的户部。

而是荣养一般,被安排在了宗人府。

起初,卸下重担的他还很不习惯。等悠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免拎着酒壶往昭仁殿,求皇上开开金口。

对于绝对皇党,康熙还是万分包容的。

当即停了御笔,颇有些兴味地问:“却不知你所求何事呀?”

庄亲王嘿笑:“简单简单,奴才何曾让皇上您为难过呢?就是吧,陡然间从忙忙碌碌的户部,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宗人府,奴在这空余时间大把大把的。”

“百无聊赖之间,就是想找好兄弟喝喝酒。您知道的,奴才素来嫉恶如仇,最见不得那识君之禄,却不肯为君分忧的。是以这么多年,也就九门提督、议政大臣阿灵阿那么一个好兄弟。偏他是个谨小慎微的,当了这个九门提督后,再鲜少与奴才私下见面。”

“如今奴才都已经人在宗人府,想来该没有那许多忌讳了。您能不能下个口谕,让那死心眼别矫枉过正,连自家老哥哥都丢了。”

康熙很满意阿灵阿这个态度,自然没有帮人敦促他改掉这好习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