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77节(2 / 2)

也是特别语重心长了。

胤禟发誓,他这辈子就从没跟老四说过这么多话。

结果呢?

人家只是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那叫一个疏离又淡漠。气得胤禟握拳,非要趁着如此良辰如此月好好跟四哥切磋切磋。

就算后头不懈练习,差了那么点子天赋的胤禛也不是老九的对手。

贸然对战,只有被切被搓的份儿。

胤禛秉持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赶紧举手叫停。说自己没有藐视九弟意见的意思,只是想法上还有些不成熟,不知道从何说起罢了。

自打上了皇阿玛的套儿,万里迢迢跟这家伙来了江南。

作为副手,老九能不能如愿立功,逍遥自在的去当一个皇子商人,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这个冷脸讨厌四的表现。

听他这么说,那还能不赶紧把说出来,爷帮你参详参详,到底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态度表出来?

胤禛:……

虽有些不愿,但确实如他所说。

两人同受皇命,原就应该互通有无,携手并进。否则就算此次他任务完成的再如何圆满,在皇阿玛眼里,也注定还有缺憾。

生母说的对。

当皇帝的,不管自己踏着怎样的尸山血海才顺利登基。到了晚年之后,也还是希望儿子们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希望继位之君既贤且孝,与兄弟手足情深,对阿玛言听计从……

这样才好不抢班夺权,也能在皇父走了之后,善待其余兄弟姐妹。

想到这一层后,胤禛紧皱的眉都松了松。

难得对胤禟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入内,分宾主坐定之后。胤禛才浅说了下自己的想法,与对善后事宜的建议。

严法度,优俸禄。

两条腿走路,尝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想法,还未想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但那厚如山积、密密麻麻的笔记,也足够让胤禟瞠目了。

这,才这么些时日,老四就已经准备了这么多么?

胤禟悚然一惊,赶紧也跟着努力起来。

短短不到个月时间,哥俩就在江南各省办了不少实事儿。过筛子似的,把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筛了个遍。

胆大包天,插手盐政,充当盐耗子们保护伞的。

肆意妄为,收受贿赂,鱼肉乡里的。

尸位素餐,如泥塑木雕般,虽未同流合污却也瞧不见民生疾苦、未能尽心为朝廷办事的。

该抓的抓,该撸的撸。

整个江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排队送礼,排着队的被训斥、甚至被参之后。一个个的终于老实下来,开始往本职工作上使劲儿。兢兢业业办差,认认真真断案。

不受贿,不看情面,一切用大清律说话。

风闻这事儿的百姓齐齐震惊:还能有这好事儿?别不是做给雍亲王看的吧?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雍亲王和九贝子还在江南,那些官员们,就算装,也得装出个清正廉明来。

如此,岂不是百姓们申冤的大好时机?

有心思活络,又冤屈许久的百姓奓着胆子敲响了衙门前面的堂鼓,为自己鸣冤。

得到妥善解决之后,更多的百姓瞧见希望。

通通通,砰砰砰。

很长一段时间,江南各地衙门口的堂鼓跟雍亲王下榻之处的灯一样,等闲都不带熄灭的。

告状之人络绎不绝。

各府官员叫苦不迭,偏又不敢有丝毫怠慢。有雍亲王跟九贝勒这两尊大佛压着,就算再小的案情,他们都不敢敷衍了事。

而是详细查明,依律审判。

没有半点偏颇。

久而久之,不但两位阿哥声名鹊起,剩下的江南官员们也都跟着落了个好名声。

当然收获最大的,还得是康熙。

当年,胤禛可是眼见着皇阿玛雷霆大怒,指着老八的鼻子骂。说他踩着皇父仁德,邀买自己的良善名声,更怀疑他染指皇权,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从那以后,还算得宠的老八就一路被嫌弃打压甚至羞辱。

至今,胤禛都不知道那双濒死的海东青到底是老八挑衅、身边人被人收买还是皇阿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