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55节(2 / 2)

虎宵啧了一声,奚落他说没见过这么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

但大清子民,若力有所及,谁还不愿意瞧着自己国家越来越强大呢?虎宵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说归说,嘲归嘲,能给海贸商船多提供些保障的事儿,他也不含糊:“工学院那边新研究出来了铁甲船,能大幅度提高船只的安全性,更适合长途航行,要不要……”

要要要,肯定要,不等他把话说完,胤禟就点头如捣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他可懂了。

而且他这一天天的,宁可被各种冷嘲热讽,还执着地非要拿热脸贴虎宵这小子冷屁股图啥?

不就是图这小子书院里那帮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学院学生么!

可惜那些学生一个赛一个的死心眼,要么受聘于朝廷,要么就跟着虎宵这个院长混。兢兢业业,死心塌地,再没有一个另谋高就的。

生让他各种高薪诚聘,硬是聘不到一个相关人才。

只能苦哈哈地常来常往,有时间就跟他往一起凑。就盼着他再从手指缝里漏出怀表、手表这等一本万万利的好物呢。

要不说天道酬勤呢?

这不,等着等着,好东西就来了么!

不过……

允禟好奇:“你们那个工学院,现在开始转而研究货船制作了吗?”

虎宵骄傲扬眉:“准确的说,是从工学院里头又分出来一个船舶制造与维修学院。你也知道的,朝廷开海之后,官方、私人的海上商业简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自然而然的,对于船只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不管是从制作还是维修的角度,这都是个方兴未艾的产业。”

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船舶制造与维修学院自然而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允禟桃花眼满满真诚,千百次对虎宵真诚发出邀请。

真·打心眼里觉得,这家伙若是能转而经商,也必定是个成绩不下于自己的大商贾。

虎宵微笑摇头:“多谢海亲王的赏识,但比起经商,我更喜欢开书院,做山长。桃李满天下,培养出许多有利于大清建设的各行各业人才,研究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物。”

“可是……”允禟还有些不死心。

直到也赶过来与弟弟叙话的虎圆似笑非笑,轻飘飘一句道破真相:“有你这样捧着钱来,求着人家卖东西、改船只的皇家级冤大头,他还用辛辛苦苦去经商吗?只把全科书院开好了,就稳稳当当名利双收了。倒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挖皇上墙角,我怕他恼羞成怒直接将你圈在京城吗?”

要知道,这全科书院的学子们可是绝大部分都在各地官衙求职了。

虽然这些人大多数未经过科举,不是正经科班出身。

仕途上颇为艰难,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立身朝堂,成为三品及以上。但随着他们对地方的逐渐渗透,却让皇权可以直接下达到州县及以下。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上通下达,加强了皇上对地方的掌控。

还都身具专长,能切切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每一个,都是皇上急缺的人才,而虎宵这个山长自然也就是为皇上批量培养专精人才之人。

真·重中之重。

挖他等于挖皇上墙角甚至腹心。

勇到让虎圆只想绕着允禟走三圈,对他高高竖起大拇指,说声好狗胆。

允禟:!!!

这个时候,还能说他只是爱才心切,忽略了这一点吗?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

跟老四有过剃毛剪辫之仇,深深知道他有多小心眼儿的老九不放心,唯恐被秋后算账。赶紧急匆匆入宫,扑通就跪在了君前,言称自己不是有心的。

还请皇上大人不计小人过,就算记过也直接打他一顿板子,千万别把他留在京城,不让他出海。

雍正微笑,亲手将人扶起:“九弟放心,再不会的。宝剑可能因为过于锋利,有伤人伤己之患,轻易不被动用。可古往今来,皆听宝剑匣藏,谁又傻到把钱袋子也藏起来呢?”

“从康熙年间你就是朝廷的聚宝盆,里里外外之间,不知道给咱们大清赚了多少银子。不管是西边的准噶尔,还是南边的李氏,能这么顺利攻下来都与你强有力的经济支援分不开。安心安心,自古以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难在哪儿呢?”

自然是难在后续的发展与建设之上。

最基本的百姓吃穿住行,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与军事布防,哪一样背后都是天文数字的银钱支出。

想做明君那就得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欲练所向披靡的不败之兵,平时的训练、兵丁与战马、盔甲的养护,日常武器消耗。哪样不是动辄十万甚至百万计?更别说还有疫病防治、人才培养与遴选等等。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这挣钱地方少,用钱地方多的职位可不好干。

皇考当年一个体恤臣工,就给国库借出了好大亏空。

多亏他与庄亲王伯密切配合,多方努力,才没让这个窟窿越捅越大。就这,他还得了个冷面王的诨号呢。江南官场走一圈,这冷面王还升级成抄家王了。

正因为海贸,才让以往堪称贫瘠的沿海各地摇身一变,税赋直线上升。

有九弟这个眼光独到的经商奇才,才让国库盆满钵满,让筹措粮饷变得轻松而又简单。

好一番抽丝剥茧的分析之后,雍正才拍了拍他家九弟的肩膀:“但凡这钱袋子不漏,不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主人家可惜着呢,再舍不得他少赚一两银子。”

这简直就是在明言,但凡他不贪污、不倒戈,就一辈子不用担心被藏剑于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