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89节(2 / 2)

“这样吧,大家不如列个题材清单给小林,省得他一时半会找不到灵感。”

“好贴心哦我们,被自己感动到了。”

而从剧迷和林济愉悦的互动开始,访谈的话题越来越偏,评论区全是剧迷们希望林济下一部创作的题材,可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

……

梧桐卫视并未期待这期访谈有太高的关注度,眼下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收视率都只是平平,唯一能突出重围的只有青蓝卫视一家——因为青蓝卫视年轻观众多,在创作上更注重年轻观众的偏好。

而通常来说,黄金时段之后的这段时间对卫视和观众都不会产生太多影响,对绝大多数观众而言,这是纯粹的催眠时间。

然而,邀请林济的这一段访谈,收视率却高得出乎青蓝卫视意料。

更让业内注目的,是访谈的收视份额——同时段如果有十个观众在看电视的话,就有三个半关注了这期访谈。

林济被剧迷逼到无语的镜头,简直可以和他阴阳怪气《剧作家》的表情包相媲美。

其实剧迷们并不在意林济下一部写什么题材,因为从《战神返乡》开始,林济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对别的编剧而言,选择题材必须谨慎,题材跨度太大的话,剧集难免会给人一种悬浮感。

但林济属于另一个次元的编剧,大题材他能写,小场景他也能细致刻画。

……

11月的某天,马鑫将他整理好的邀请函拿给林济,其中一份他特意抽了出来:“这是星月奖的邀请函。”

林济皱眉道:“星月奖?他们怎么会给我发邀请函?”

电视剧圈有两大重磅奖项,以口碑著称的经典大赏和更多元化的飞跃奖,而电影圈的奖项相对多一些,包括各地积极举办的电影节,abcd类都包含,以及公认的三大奖:星月奖、金幕奖以及文影奖。

明星们跨电影、电视两个圈子很普遍,但对导演、编剧而言,两个领域彼此间的交集其实不多。

林济这样的编剧在电视剧圈独一无二,但放在电影圈,导演的权限更高,很多导演集导演、编剧于一身,拍摄与选角的大权都由导演一手掌握。

自然地,电影圈的从业者会有高高在上的姿态,通常情况下,电影颁奖这样的盛事不会邀请电视编剧——就以创作本身而言,电影和电视剧剧本的创作还是有差异的。

“难道是有人邀请我写电影剧本?”林济好奇道。

马鑫摇了摇头:“据我所知,没有。”

邀请林济最为积极的依然是各大卫视,电影圈那边则相当冷静,至少马鑫没有看到电影圈有任何投资方或者剧组向林济发来邀请。

当然,电影演员又是另一副姿态。

林济合作过的陈橙、纪宁槐都是电视剧和电影两个圈子同时发展,而对于电影演员而言,一旦自身不再成为票房保证,或者资源不足,重回电视剧圈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到那个时候,林济这样的编剧就是重要的资源。

“那我去做什么?”

林济转头就把星月奖邀请这事抛到了脑后,他手头事情挺多,编剧论坛最近在筹备一个新兴编剧的联盟,和林济聊的不错的几个编剧邀请他去帮忙。

林济不爱拉帮结派,也不想和《剧作家》似的成天对着同行指指点点,不过编剧论坛这个联盟倒不是走专业路线的,更像是一个编剧们彼此讨论创作技巧的联盟。

这个提议之所以发起,源头是林济上次参加的那期访谈。

每位编剧的灵感不同,悟性不同,但创作本身是有共通之处的。

这个提议一发,熟悉的几个编剧都是一副林济必须扮演重要角色的架势,林济感觉自己是编剧圈隐藏的江湖大佬,或者扛把子那一类。

他总结了一下,可能是因为他长得帅,不自觉间就会让人产生信赖感。

马鑫:“……”

他选择当一个猴。

联盟启动到一半,林济正在思索他们这个联盟是采用丐帮的架构还是少林寺的架构时,他忽然收到了闻庆的消息。

“林济,有个活动你能陪我和老田去一下吗?”闻庆道,“我俩找人陪我们壮壮胆。”

林济好奇道:“什么活动?”

“星月奖颁奖典礼。”闻庆叹了口气,“我俩想拍部电影,打算去那里化缘。”

第99章 那是林济

“你俩怎么去拍电影了?”林济很好奇。

他发现了, 田尧闻庆这两人相当能折腾,从网剧跨到卫视剧还不够,现在又开始拍电影。

“想试试。”闻庆相当直接, “拍电视剧拍腻了。”

林济:“……我写剧本就没写腻。”

“……”

当初拍《悄悄恋着你》的时候, 闻庆和田尧是电视剧圈的新丁, 两人如今闯电影圈依旧是新丁, 据闻庆说, 两人这次参加星月奖一方面是为了拉资金,另一方面则是想多多结交电影圈的人脉。

林济没犹豫, 直接答应了两人。

他这时候才想起来, 自己手头好像有一张星月奖的邀请函。

电影圈的活动气势就比电视剧圈宏大许多, 一众嘉宾评委头衔都相当华丽,林济随意一搜,感觉出席典礼的随便谁都是影帝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