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145节(2 / 2)

“真正歌颂的,应该是郭秀的勤奋好学和那些主动传给她知识的技术员吧,人家是真心实意希望这个地方富起来的。”

《好日子》没有《无限危机》节奏那么快,也没有强烈的渲染,和《淬火》一样,它是林济写过的剧里节奏相对平的一部,这一点从收视率也能体现出来——

播出首日,《好日子》收视率只有2.32%,只比当初《代号11》刚开播时强了一些,但要知道,《代号11》那时候的林济只是编剧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他才刚闯卫视不久,靠着“胸怀宽广”赢得了一些关注。

现在呢?林济是编剧圈数得上号的大人物,在不少同行和剧迷心目中,他是近十年来编剧圈的代表。

对林济而言,这样的开播成绩可以用烂来形容。

可林济本人毫不在意。

虽然收视率没有上涨,可在剧集评论区,说郭秀“傻”的言论已经越来越少了。

有观众说,看着郭秀,她就像在玩一个致富小游戏,郭秀一亩地挣多少钱,负债还剩多少,她比郭秀算得还清楚,每当郭秀的生活有一点微小的改变,不管是丈夫和儿子的身体转好,还是女儿偷偷给她塞钱,她都又高兴又感动。

因为在《好日子》故事里,笑着的郭秀出现的次数要比流着泪的郭秀多多了。

生活再苦,她家里永远干干净净——丈夫和儿子的身体不好,却也不愿意成为她的负担,病稍微好一些,两人就会尽量去帮郭秀的忙,为了增加收入,家里养了鸡和羊,丈夫身体变好之后,鸡羊就由他来喂,郭秀学到了什么,技术员的话她记不太清,就由儿子给她转述技术员笔记上都写了什么。

许沛乙也为郭秀这个角色付出了许多,在《好日子》播出有一半的时候,她评论区的铁粉们没有人嫌弃她演了一个农妇了,所有人都被她的表演打动了。

“虽然郭秀不是那种霸气十足的女角色,许姐也没有刻意煽情,但是看到郭秀充满生命力的眼睛,我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许女王,当时真是一眼爱上。”

“快哭了,仔细想想,如果郭秀都配不上好日子的话,还有谁能配得上呢?”

“郭秀热爱她的生活,为了过上好日子一直在奋斗,哎,我真的很吃这样的角色,许姐太会演了。”

“唯一遗憾的是这部剧收视一般,可是我想说,这确实是一部好剧。”

到这时候,《好日子》的收视率攀升至3.4%,和林济以往的收视成绩没法比,尤其是和上一部《真爱诺言》进行对比。

但对观众们来说,《好日子》带来的震撼丝毫不逊色于《真爱诺言》,甚至更胜一筹。

云和卫视那边也相当满足。

收视率3.4%又怎么样?关键得看和谁比,和青蓝大江比,这两家卫视的总监恐怕都有想哭的冲动,她也想哭,不是感慨《好日子》收视率低,而是——3.4%的收视率已经是云和卫视一年收视率的最高峰了!

小卫视的惨淡就在于此,那些收视率3%上下的剧大卫视看不上,偏偏又不肯把播出的机会让给小卫视,编剧也不肯和小卫视合作。

……

随着《好日子》收视率的不断上涨,郭秀这个人物的经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讨论,这部剧取材于真实人物,虽然林济有修饰与加工的成分,可主干依旧是郭秀本人的真实经历。

郭秀接受过许多次采访,上过新闻,她的田种着什么,观众们都看得见——从某种程度上,她就是观众身边的好素材,可如果没有林济的创作,这样的角色很难被观众瞧见。

《好日子》整个剧本都遵循郭秀本人的经历——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她全家的合照也在《好日子》播出之后被媒体挖掘了出来。

和剧集中许沛乙所展现出的真诚灿烂的笑容一样,郭秀本人的笑容也是一样灿烂,她家不远处就是剧中出现过的绿色的山岭,天很蓝,云很白,可郭秀家中却已不是剧中所演的低矮破旧的平房,她住上了新房子,家里装了空调和冰箱,家里买了小汽车,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我明白了片名叫《好日子》的理由了。”

“剧里讲,她学到技术之后,又把技术交给了别人,蔬菜大棚忙不过来的话,她就雇佣其他贫困户来干活,教人家技术,很了不起。”

“人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郭秀所处的环境注定了她不可能抛弃她的家人一走了之,但作为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户,她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了不起,对于学历高、家境好的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处在她那个环境,我未必能比她过得好。”

靠着承包大棚种富硒蔬菜,郭秀还清了家里的欠债,虽说这也是个辛苦活,但比起一开始,她的生活确实已经好了许多。

许沛乙和郭秀见了很多次,甚至拍摄期间,蔬菜该怎么种,怎么下种,怎么移棚,大棚每天通风几次……这些基础知识都是郭秀本人教给她的,许沛乙将这些内容全部记了下来,用在了拍摄上。

林济的剧本写得很细了,不过许沛乙还是做了更细的补充——林济反对演员乱改剧本改台词,但对方这种详细补充他并不反对。

许沛乙掌握的细节越多,《好日子》这部剧拍起来才更显真实。

就算收视率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可除了前期林济被质疑过“赞颂苦难”外,剧播到现在,不管是剧迷还是剧评人,都是清一色的好评。

同为现实主义题材,在观众心目中,《好日子》和《淬火》又不一样,因为《淬火》讲的是过去的故事,有一群人曾在制造第一线,为机床产业的发展竭尽所能,而《好日子》是现在,是扶贫的行动之下,一些人的生活被切切实实改变了。

《淬火》讲的是工人,《好日子》讲的是农民,都是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却在电视剧领域被忽视了的一群人,或者说,关于工人和农民题材即使播出了,也不如恋爱剧、古装偶像剧这些题材受瞩目。

虽然林济写的正剧被一些人认为“过于正能量”,但也有剧评人认为,多的是编剧“不经实地调查、坐在书房里就对某个地区的人肆意抹黑”,那种剧既然都能够正常播出,还自封为“现实主义力作”,没有人批评他们造谣杜撰,却嫌林济的剧“正能量”、“脱离现实”,这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第161章 后续

播到第18集时, 《好日子》的收视率达到了3.96%,这部剧能不能破4,是云和卫视和剧迷们都很关注的事。

在目前的收视率排行榜上, 云和卫视排名第二, 仅落后于大江卫视, 甚至将青蓝卫视压了一头。

但客观来说, 《好日子》确实是林济当编剧以来少数没有日冠和年冠的剧。

不过官方和剧迷们所关注的并非《好日子》“失败”的收视率, 而是这部剧清一色的好评。

《好日子》和郭秀的故事实现了联动——就像《代号11》播出之后,更多如娄知那样的无名英雄被发现了那样, 各地的扶贫成果开始频繁地被大众所认知。

《好日子》官博评论区, 除了夸剧集质量和演员们的表演外, 最多的就是网友晒各地的基建图,还有不少晒自己家乡特产的。

就算《好日子》收视率不算高,g省当地的许多特产却通过这部剧被宣传了出去。

慕溪简直太高兴了,《好日子》播出期间,云和卫视这个名字被高频率地提起, 这算是为卫视省了一大笔宣传费, 虽然《好日子》是林济提出要写的,并非云和卫视自身的行动, 可到了宣传的时候,云和卫视却把所有夸赞自身的宣传语用上了。

毕竟……在《好日子》筹备的过程中, 云和卫视也是出了力的。

加上林济本人并不反感这种宣传方式, 云和卫视自然宣传得更卖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