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90页(1 / 2)

贾珠不辩!他们帮忙辩!

臣以为,这等混账活着就是浪费粮食,死了利国利民。这并非胡言,过去这几年,臣走访京城听过太多关于贾宝玉的传言。他小小年纪就是个多情种,不读书,偏好风月,院子里光伺候他的丫鬟就有十二个,身娇体弱肤白貌美,他平日同丫鬟捉迷藏,拉住一个就要吃人家嘴上的胭脂,好好一个官家少爷竟然管丫鬟叫姐姐。只是这样还凸显不出贾宝玉身上的人渣气质,他在家嫖丫鬟,出门嫖ji女,装腔作势让大家尊重这些皮肉工作者,背地里偷香窃玉抱着人家睡觉。说什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这说法,臣不敢苟同。私以为,泥是大地,是山河,是根,是基没有铁骨铮铮的满洲儿郎何来大清朝的盛世江山!贾宝玉口出妖言,万死不辞其罪。开口的这位在御史台那是泰山北斗般的人物,谁见他不弯腰鞠躬?他很能把握语言的尺度,几句话功夫就将贾宝玉表达内心喜爱的话曲解成侮辱满洲儿郎,动摇国之根基。

他这样说,谁还敢辩解。

朝堂上鸦雀无声,高将军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老爷子还没说完,他喘了几口气,又道:再说贾家,荣国公贾代善是忠君爱国之臣,他膝下二子,贾赦是个纨绔,只顾吃喝玩乐,贾政读书刻苦也有几分真才实学,他曾无数次鞭策贾宝玉,引他走正途本性难移,贾宝玉抓周就中胭脂,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货。子不教父之过,贾政的确有连带责任,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分家之后,贾政南下江南围观,贾宝玉依然跟着史太君,住在大伯家。

臣以为,怨天怨地都不如怨他自己,如果这只是一起单纯的调戏事件,怎么都好说。若是有人想坏亲事,不让高家姑娘嫁到贾家,这里头门道就多了。

言官不获罪,这是写上了律法的,御史台拥有弹劾百官的权力,只要不是胡说八道,皇上都不能怪罪他们。这老东西说得头头是道,不仅把贾宝玉踩进泥里,还黑了史太君一手。

高家庶女嫁去贾家,除了心里早有孙媳妇人选的史太君,还有谁那么无聊去搞破坏?

朝堂上持续死寂,这么多高帽子扣下来,谁还敢做搅屎棍?

要是留下话柄让御史台拿捏住,不死也得退层皮!

率先打破寂静的还是御史台里自己人。

臣附议。

臣附议。

请皇上撤掉史太君外命妇封号,她无才无德无能无貌不说,竟教出贾宝玉这样的混账!

史太君该死,贾宝玉也当千刀万剐,留着就是亵渎朝廷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