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433页(1 / 2)

一般而言,军队打到一个地方,都是想尽办法搜集军粮和其他有用的东西,这里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是禹国不是。

他们每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就焕发了生机。

随着他们而来的禹国官员们,好像都有丰富的基层建设经验,先给种子,召集所有的人来种地,如何耕种的农业小册子会有好几本,分发到村正的手里,然后一个人管着好几个村,守着人家耕种。

还会召开村民大会,你们缺什么,有多少户人家,可愿意赊账买下所需的。

专门有人记下村民们需要的东西,禹国官员管这叫做刚需。

你种地,需要牛吧?牛可以赊账,这银子一个月需要还一点,不需要你的利息。

你种地,还需要基本农具吧?锄头,镰刀,耧车……等等,都是可以赊账的。

朝廷可以先给你们。

齐地的老百姓刚开始都不敢开口要东西。

也没见过谁家的官是这般的啊?

不过官员们都很有经验了,去的时候,都带了牛和农具去的,新崭崭的几排放着,农人们都眼馋。

更别提牛了,那牛眼睛湿漉漉的看着你——虽然有点夸张,不过好几个老人都摸着牛不放手。

于是,就有人敢开口了。上去要做登记,登记之前,要办户籍书。

这户籍书如今办方便,就有官府的人摆了桌子在村子口,每个人都问家庭情况。

这就又牵扯出一个事情。

当年齐军打晋国,征过兵,后来燕国第一次打齐国,也征过一次兵,再后面燕国大举进攻齐晋,又征过一次兵,所以齐国年轻的男人基本都被征走了。

问家里的情况,就有一个妇人当场哭起来的。

一问,都去打仗了,生死未知。

然后一问,这样的人家实在是太多了,还有的逃走了,不知道去了那里,便众官开始开会。燕国将军也跟着开了一次会。

在会上,所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广发报纸,专门出一份寻人报纸,请各地的朝廷做出支援。

还有的说敲锣打鼓专门在茶馆里念名字,念所处的村庄地址,念家里的兄弟姐妹名字。

——这是防着有人不识字的。

这事情很快就定好了。

定好了,就可以去做了,三天之内,所有的银两竟然全部到位,有人专门去问,有人立马印刷,第四天,茶馆里就开始有人说这事情了,所有的人都在行动,燕国将军有时候觉得静静的看着他们做事,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他便也跟着做,一天天的跟着相处下来,他就会产生:燕国亡的不亏。

若是为天下百姓,就该是禹国朝廷这般的。

所以,天下民心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