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72页(1 / 2)

如果放任不管,倭寇会更加嚣张,以后说不定还会去祸害别的地方。

本来有几个是带着目的来的,走之前头上的王爷说过,得想办法搞臭远伯。

谁知道临出门,昌帝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了目的地后做调查问卷,一人调查一百个当地居民。

卷面上的每个问题都要回答,要如实汇报,整理成册。

看到这些调查的时候,这些人看到许多百姓在倭患中失去家人、财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他们这时候没法昧着良心诬陷明庭。

更何况,昌帝说的很清楚,他派了监察队,会暗中监察他们的事情。

这些官员更加不敢作假,一个个老老实实去做调查问卷。

调查的结果很触目惊心,瑶州的男女老少没有不恨倭寇的。

不管是富户还是百姓,包括乞丐,提到倭寇都咬牙切齿,一个个恨不得食倭寇的血肉。

亲自接触了大量的瑶州本地人,派来的这些官员才懂,为何定远伯明知道现在财政吃紧,也要跟昌帝说造船造炮。

想必他也是看多了例子,血性被激发。

许多人的想法从一开始的“这回必须抓到韦明庭的小辫子让陛下责罚他”,变成了“定远伯是条汉子,百姓如此,就应该干/死那群倭寇”。

就连京城的那几个王爷,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人这么快就会倒戈,站到明庭那边。

被昌帝派来水兵训练营的人,亲眼目睹将士们垦荒,自己种菜喂猪喂鸡鸭,得知这是明庭的想法后,感动得一个劲地在折子里夸明庭。

多么好的定远伯啊!

为了帮朝廷省军费,让战士们在训练之余垦荒种菜搞养殖,这不就是为了给朝廷省钱么!

同时,他也在折子里帮明庭诉苦:

“将士们太辛苦了!海风像刀子一样,割得脸生疼。臣特地上船体验了一回海上训练,下船后吐了一天,睡了一天,现在走路都是眩晕的,更别提他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每天都要在海上训练三四个时辰……”

许多折子从瑶州的各个地方发往京城。

昌帝原本派这些人出去,一是想叫他们吃点儿苦头,二也是想从多方面了解瑶州。

当君王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只听明庭一个人说。

等看到不同人的折子,以及他们送上来的问卷调查,昌帝叹了口气。

定远伯说的没错,倭寇若是不解决,会成为心腹大患。

有昌帝拍板,兵部的火/器坊开始行动了。

明庭的图纸在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至少不用花费时间重头开始摸索。

新年之前,那些派出去的大臣们纷纷往回赶路,而明庭也在一个晴朗的冬日,迎来了自己的长子――韦宏宇。

陛下亲赐的名字,让明庭省了事儿。

孩子的小名是刘远山和刘黄氏起的,老两口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叫他“毛毛”。